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齐微韵 平声

阴平
      尿     西                                     

鼿 㰿

其它僻字:

𤱍 𩣚 𤿎 𣢍 𣚂 𠂣 𦐉 𠜱 𨻼 𥏠 𧪡 𨻵 𧧺 𩓠 𨾚 𤮰 𧗇 𦠄 𥝌 𧬊 𢹍 𨵎 𠨚 𤟤 𣢑 𣟵

阳平
                                            

鬿 㺿

其它僻字:
𩭇

𧋘 𥉘 𧡨 𢓡 𧰙 𪘫 𤇴 𢜽 𧢦 𧝋 𦝢 𦉈 𨛬 𡖂 𣮉 𦃇 𩧋 𠻗 𥰙 𠠍 𢤂 𩇯 𤪌 𧡺 𨵈 𥌛 𩌃 𢾁

入声作阳平声
               

其它僻字:

𠴫

去声作阳平声
 

上声

                  贿                                 

䬿 氿

其它僻字:

𦰫 𥯲 𠪙 𩰞 𤡪 𠷏 𤼒 𡧭 𡺮 𪊨 𤈦 𩌦 𣀷 𨓦

入声作上声
            湿                       

鰿

其它僻字:

𩋡 𪀦 𣒃 𦸗 𡫁 𧾢

去声

                            婿             退                             

羿 丿 浿

其它僻字:
𩤸

𥉻 𩥉 𤫝 𥉆 𩍘 𤹝 𣖾 𢴨 𥄔 𣨶 𠭥 𨿠 𢄢 𩏚 𩪧 𢈶 𢖫 𥰰 𨘇 𥝈 𥳊 𦒎 𢢞 𢰂 𧫚 𡢖 𩊒 𤤺 𢘽

入声作去声
        驿      

䭿

其它僻字:

𠙆 𧏾 𪒄 𤜜

组词: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揭 齐微韵 去声 qì 音憩。亦高举也。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
揭 车遮韵 入声作阳平声 jiē 音朅。与偈通。车疾貌。

拼音:jiē  韵部:月、屑
  •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
  • 3. 高举:~竿而起。
  • 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
  • 5. 扛,持。
  • 6. 姓。

拼音:qì  韵部:
  • 提起衣裳:~衣涉水。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謁切,音訐。 (月韻)
  • 說文》高舉也。或作𢶆。
  •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𠀤音朅。 (屑韻)
  • 義同。或作担。又作拮。
  • 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 (屑韻)
  • 與𢷒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陳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 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 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其謁切,音碣。
  • 亦擔也。
  • 又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 又《集韻》《韻會》𠀤語訐切,音钀。 (月韻)
  • 義同。
  •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 (屑韻)
  • 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又《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 又啓事。今日揭帖。
  •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去例切,音憩。 (霽韻)
  • 亦高舉也。
  •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 (霽韻)
  • 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 又丘言切。 (元韻)
  • 與攑同。亦舉也。
  •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
  • 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高舉也。見於詩者、匏有苦葉傳曰。揭、褰裳也。碩人傳曰。揭揭、長也。蕩傳曰。揭、見根皃。从手。曷聲。去例切。又基竭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