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鱼模韵 平声

阴平
                                       

洿

其它僻字:

𪋯 𨛭 𦄼 𦘴 𧦝 𪅰 𤝹 𡨢 𧻷 𢖳 𥿇

阳平
                                  

跿 峿

其它僻字:

𩶭 𧍪 𪆂 𥰛 𧾱 𧎄 𧓻 𥱻 𨵦 𤬛

入声作阳平声
                 

㻿

其它僻字:

𢪏 𤌍 𦳯 𡰿 𩌮 𣔻 𩑒 𪃃 𥪋 𨌥

上声

                                                   屿   

峿

其它僻字:

𪓐 𪂾 𢻬 𧽟 𥯶 𥴧 𠰍 𦭯 𥰠 𡽂 𢜮 𧑓

入声作上声
        [廷]      宿  [伸]                     

㩿 踿 鼿

其它僻字:

𩑡 𩨳 𨧱 𣤶 𧰵 𧛔 𡡐 𧼭 𤞞 𣨍 𪇰 𧿳 𥳇

去声

                                    簿              

其它僻字:

𧯛 𩣷 𤸵 𦺉 𠕦 𡱣 𥉁 𩽩

入声作去声
鹿     绿          

其它僻字:

𥉑 𤞞 𦪇 𦝭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yǔ  韵部:
〈动〉
  • 同本义
    • 圉,囹圉,所以拘罪人也。——《说文》
    • 圉,禁也。——《尔雅》
    • 不圉我哉!——《周书·宝典》。注:“圉,禁也。”
    • 终莫之圉。——《太玄·卷三疆》。注:“圉,止也。”
    • 守圉之国,用盐独甚。——《管子·轻重甲》
    • 其来不可圉。——《庄子》
  • 养马
    • 不有行者,谁扞牧圉?——《左传》
  • 通“御”(yù)。抵挡,防御
    • 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墨子·明鬼下》
    • 其来不可圉。——《庄子·缮性》
    • 瘖者可使守圉。——《淮南子·主术》
〈名〉
  • 监狱
    • 小圉不下十数。——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
  • 又如:圉空(圄空,牢空着)
  • 养马的地方
  • 养马的人
    •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 又如:圉人(《周礼》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称养马的人);圉牧(饲养牛马的人)
  • 边境
康熙字典

  • 唐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𠀤音語。 (語韻)
  • 說文》本作𡇻。圉人,掌馬者。《周禮·夏官·校人》乗馬,一師四圉。《註》四匹爲乗,養馬爲圉,乗馬分爲四圉,則圉師一人掌之。又《圉師》掌敎圉人養馬。又《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註》役者,圉師使令焉。
  • 又《爾雅·釋詁》垂也。《註》守圉在外垂也。《詩·大雅》多我覯痻,孔棘我圉。《左傳·隱十一年》亦聊以固我圉也。又《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 又月名。《爾雅·釋天》月在丁曰圉。
  • 又《孟子》始舍之圉圉焉。《註》圉圉,困而未舒之貌。
  • 又姓。《左傳·哀十六年》楚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如昭夫人之宮。
  • 又圉門,周王城門。《周語》王自圉門入。
  • 又圉陽,地名。《左傳·昭二十四年》楚王以舟師略吳疆,至圉陽而還。
  • 又朱圉,山名。《書·禹貢》西傾朱圉。《前漢·地理志註》山在冀縣南梧中聚。
  • 又邑名。《後漢·郡國志》圉屬豫州陳留郡。又洛陽有圉鄉。
  • 又與圄同。詳前圄字註。
  • 又與敔通。樂器。《詩·周頌》𪔛磬柷圉。《書·益稷》作柷敔。
  • 又《諡法》威德剛武曰圉。
  • 又《正韻》魚據切,音御。 (御韻)
  • 止也,捍也。《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註》與禦同。《管子·大匡篇》吾參圍之,安能圉我。又《前漢·賈誼傳序》設建屏藩,以守强圉。吳楚合從,賴誼之慮。
  • 考證:〔《左傳·哀十六年》楚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入昭夫人之宮。〕
  • 謹照原文入改如。〔《管子·大匡篇》吾參圉之〕
  • 謹照原文圉改圍。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囹圉、逗。所㠯拘辠人。{大丷丅[上下]}爲罪人。囗爲拘之。故其字作圉。他書作囹圄者、同音相叚也。圄者、守之也。其義別。說文宋本作囹圄者、非是。月令。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孟秋命有司繕囹圄。注曰。囹圄所以禁守繫者。若今別獄矣。蔡邕云。囹、牢也。圄、止也。所以止出入。皆罪人所舍也。崇精問曰。獄、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均臺。囹圄何代之獄。焦氏荅曰。月令秦書、則秦獄名也。漢曰若盧、魏曰司空是也。按蔡說囹圄皆罪人所舍。云皆則不必一地。是以囗部曰囹、獄也。不連圉言。此言囹圉、錯見以明之。从囗{大丷丅[上下]}。會意。魚舉切。五部。今隷作圉。一曰圉、垂也。義見左傳、爾雅、毛傳。一曰圉人、掌馬者。義見左傳、周禮注、禮記注。按小徐本無此十二字。當是古本如此。邊垂者、可守之地。養馬者、守視之事。疑皆圄字引申之義。各書叚圉爲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