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词牌列表
忆秦娥 钦谱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

格二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格三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格四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秦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祇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格五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格六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祇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格七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格八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馀平仄悉同。

格九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为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

格十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秦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格十一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龙谱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又有改用平韵者,附见于后。

忆秦娥 定格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格二 变格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历代作品
共580,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续上)
顾贞观 1637 - 1714 一首
汪懋麟 1640 - 1688 十首
龚翔麟 1657 - 1718 一首
顾若璞 一首
范贞仪 二首
史承谦 1707 - 1756 一首
王昶 1724 - 1806 一首
吴翌凤 1742 - 1819 二首
洪亮吉 1746 - 1809 三首
黄景仁 1749 - 1783 一首
郭麟 1767 - 1831 一首
项鸿祚 1768 - 1835 二首
王贞仪 1768 - 1797 二首
郑兰孙 二首
邓繁桢 一首
云根擘。
青天一线双崖碧。
双崖碧。
古今多少,苏碑题迹。

塞鸿不度乡书隔。
红梅关上思家客。
思家客。
江南魂梦,岭南消息。
开金屋。
菱花影里香云绿。
香云绿。
水晶帘下,看施膏沐。

盘龙堕马梳来熟。
簪花不许郎催促。
郎催促。
玉钗斜掠,红绒重束。
垂杨叶。
春山两抹尖儿接。
尖儿接。
梅花点罢,媚生双睫。

频教京兆开妆箧。
只愁新样描来怯。
描来怯。
还将螺黛,替他轻贴。
横秋水。
含愁一转销魂矣。
销魂矣。
昵人帘外,窥人扇底。

芳心对面传来喜。
回头又欲教人死。
教人死。
何时枕畔,低眸相视。
遮团扇。
春风吹绽桃花片。
桃花片。
朝霞半晕,残脂微溅。

天然素质铅华贱。
偏教傅粉何郎羡。
何郎羡。
愿为鸾镜,朝朝相见。
朱唇小。
胭脂点就樱桃好。
樱桃好。
花间调笑,嫣然生巧。

夜深私语鸳帏悄。
含香欲吐还吞了。
还吞了。
随风珠玉,九天飘渺。
春肤腻。
猩红宝抹胸前试。
胸前试。
如饴堪啜,似酥心醉。

鸡头新剥真无二。
芙蓉帐底休相戏。
休相戏。
此乡佳矣,温柔憨睡。
身儿称。
轻衫斜亸新妆靓。
新妆靓。
柳眠花倦,愁担春病。

怜他玉臂红香凝。
鸳衾双抱钗痕印。
钗痕印。
愿郎凭依,时时相并。
春纤瘦。
窗前闲把双鸯绣。
双鸯绣。
恼人针线,欲拈还又。

轻调锦瑟消长昼。
弹来十指冰弦透。
冰弦透。
闻郎偷觑,低笼红袖。
阳台后。
轻盈真似灵和柳。
灵和柳。
楚王宫里,春风病久。

霓裳倦舞垂纤手。
閒愁消瘦慵如酒。
慵如酒。
绣裙宽褪,问郎知否。
淩波窄。
真珠绰约猩红色。
猩红色。
香尘行过,寻他踪迹。

灯前晚浴如霜白。
双尖只合舒郎侧。
舒郎侧。
鞋跟褪了,欲兜无力。
燕燕。惯逐寻芳伴。
翩翩。红浪香中翠剪翻。

帘垂斑竹梁银杏。重到迷花径。
离离。依旧朱樱雨压枝。
忆秦娥 明末清初 · 顾若璞
晓莺呕。
懒梳云鬓上秦楼。
上秦楼。
一帘春色,惹起新愁。

杨花飘荡弄轻柔。
残红零落倩谁收。
倩谁收。
乌盐歌罢,倦倚箜篌。
秋风急。
鏦铮萧瑟疏林隔。
疏林隔。
交飞庭叶,归鸦乱集。

暮山凝紫斜阳入。
高楼薄暝帘栊寂。
帘栊寂。
骑鲸人杳,寒衣谁织。
秋雨急。
声声隔个窗儿滴。
窗儿滴。
旧愁新恨,和他同入。

钗头剔去灯花黑。
不眠特地重相忆。
重相忆。
秋衫冰透,泪珠渍湿。
檐冰折,鸳鸯瓦上霜如雪。
霜如雪,玉台呵手,今朝寒绝。

檀心点点香初彻,晓妆才罢凭肩说。
凭肩说,去年今夜,围炉时节。
情脉脉。
扁舟频作秦淮客。
秦淮客。
柳边残雨,水边残笛。

红栏桥下秋潮急。
梨花门巷长相忆。
长相忆。
乌啼凉月,夜深人寂。
愁无那。
小园幽事期常左。
期常左。
昼长人悄,掩书闲坐。

玉箫声冷知谁和。
残花都被莺捎妥。
莺捎妥。
绿阴庭院,竹扉半锁。
逊庵将如衡山,为作云山小景便面,并题一诗云:“泉声落涧树犹湿,岚气侵衣鸟不闻。昨宵梦到上封寺,七十二峰多白云。”濒行,复缀此词送之。
鬓丝白。
十年老作江湖客。
江湖客。
天涯芳草,落花时节。

布帆斜趁东风力。
输君又看衡山色。
衡山色。
峰峰倒景,湘江弄碧。
羊裘热。
营营案上蝇声出。
蝇声出。
醉螯当漉,冻鱼须彻。

煤逋药债都应逼。
商量草草营除夕。
营除夕。
年年共命,此年独活。
春时节。
春人住处春光别。
春光别。
腻红花朵,腻黄新月。

濛濛腻绿千条结。
楼梯欲上愁三折。
愁三折。
文箫声动,剪刀声歇。
钟已动。
一声破我长安梦。
长安梦。
世情未了,鬓丝先种。

书乍捧。
故人迟我华阳洞。
华阳洞。
丹沙填圹,碧山成冢。
湖天阔。
清湘望断三更月。
三更月。
猿声是泪,鹃声是血。

曲终数点烟鬟没。
此间自古离愁窟。
离愁窟。
几丛斑竹,临江犹活。
秋如水。
露凉风细添憔悴。
添憔悴。
何曾得似,那时浓睡。

一番薄病扶初起。
为伊立向空阶里。
空阶里。
乱蛩残月,冷清清地。
凄凉夕,片时春梦来无迹。
来无迹,醒时难说,睡时难觅。

橹枝摇碎湖天碧,月圆偏照孤舟客。
孤舟客,玉梅窗底,有人相忆。
风珊珊,玉人梳洗临窗闲。
临窗闲,柳花飞过,一阵轻寒。

海棠折得簪双鬟,水晶帘下眉弯弯。
眉弯弯,夜来新月,画与郎看。
春雨歇。
杨花两岸飞晴雪。
飞晴雪。
江途渺渺,扬舲三浙。

潮来胥口声悲咽。
烟波一棹真浮叶。
真浮叶。
蓬窗闲坐,书翻越绝。
东风峭。
一车轧轧长安道。
长安道。
瓦天青翠,云封岳峤。

软红扑面飞沙罩。
客途空惹梅花笑。
梅花笑。
家园回忆,玉窗冰照。
风帆急。
乡关渐远云山隔。
云山隔。
整日思亲,无由解得。

别离情绪从今识。
深宵看尽灯花结。
灯花结。
满腹牢愁,天涯行客。
空劳忆。
昙花一现伤心色。
伤心色。
雪窗梦冷,云阶月黑。

冰肌玉骨曾相识。
暗香清影添凄恻。
添凄恻。
返魂无计,佳人难得。
秋宵永。
纱窗明月微留影。
微留影。
倚栏独坐,夜深人静。

阶前络纬声难听。
海棠倚石梧风冷。
梧风冷。
几多秋色,凄凉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