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龟笑鳖无尾(龟笑鳖无尾)  拼音:guī xiào biē wú wěi
(谚语)乌龟讥笑鳖的尾巴短,其实乌龟的尾巴也不长。比喻人不知自己的缺点而去取笑他人。如:「你胆子不大偏笑他胆小,岂不是龟笑鳖无尾?」
《国语辞典》: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拼音: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谚语)三国时有人献大龟于孙权,孙权命人烹煮,烧柴万车,仍未煮烂。后诸葛恪献言,用老桑树当燃料,果真立即煮熟。故后来煮龟多用桑薪。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诸葛博识》。比喻平白无故遭受连累。《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将李吉押赴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国语辞典》:龟甲兽骨文字(龟甲兽骨文字)  拼音:guī jiǎ shòu gǔ wén zì
商周时代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书刻的文字。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曾出土大量的材料。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现今可见最古的文字体系。简称为「甲骨文」。
《国语辞典》:龟山史前文化相(龟山史前文化相)  拼音:guī shān shǐ qián wén huà xiàng
以龟山第二史前遗址为代表遗址。依据相对年代推测,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后。试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铁石、陶片、陶偶、陶环、石锄、石斧、贝刮器、兽骨、贝壳等,其中以陶器数量最多。从铁器的使用,可见已进入金石并用时期。生活型态除农耕外,渔捞、狩猎、采集仍占了一部分。
《国语辞典》:铁云藏龟(铁云藏龟)  拼音:tiě yún cáng guī
书名。清末刘鹗所编。不分卷。光绪二十九年(西元1903)抱残守缺斋石印本。本书选印刘氏所藏五千馀片甲骨中的一千零五十八片,为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
《国语辞典》:兔角龟毛(兔角龟毛)  拼音:tù jiǎo guī máo
兔子不会长角,乌龟不会长毛。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参见「龟毛兔角」条。
《国语辞典》:乌龟亡八(乌龟亡八)  拼音:wū guī wáng bā
骂人的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韩子文考了三等,气得眼睁口呆,把那梁宗师乌龟亡八的骂了一场。」
《国语辞典》:蜗步龟移(蜗步龟移)  拼音:guā bù guī yí
形容动作极为缓慢。如:「求你别再那样蜗步龟移了,我在赶时间耶!」
分类:缓慢
《国语辞典》:援鳖失龟(援鳖失龟)  拼音:yuán biē shī guī
为求得到鳖却反而丧失了灵龟。语本《淮南子。说山》:「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后用以比喻得不偿失,求小利而失大利。如:「你这样的决定无异是援鳖失龟,绝对得不到好处的。」
分类:反而丧失
《国语辞典》:白龟年(白龟年)  拼音:bái guī nián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白居易的后代,因获李白赠书一卷,自书中习得异术,而知数种动物的语言。见《类说》卷五二引《翰府名谈》。
《国语辞典》:龟背芋(龟背芋)  拼音:guī bèi yù
植物名。天南星科龟背芋属,蔓性攀缘植物。茎木质,叶心脏形,长四十至八十公分,羽状分裂,并有多数圆孔。肉穗花序圆柱形,佛燄苞黄白色。果实松毬状。茎叶有毒,误食造成嘴部及喉部的刺痛及烧热感,并引起倦怠、衰弱及肾功能丧失等症状。原产墨西哥至热带非洲、亚洲。
《国语辞典》:龟鳖目(龟鳖目)  拼音:guī biē mù
脊椎动物爬虫纲的一目。体被硬骨壳,由圆形的背甲及扁平的腹甲组成,颌缺齿,盖有角质鞘;方骨固定,肋骨及部分背椎连接于背甲,肛门为一长裂。
《国语辞典》:龟壳花(龟壳花)  拼音:guī ké huā
动物名。头呈三角形,覆有细鳞,背呈褐色,腹面淡褐色,散布许多斑点。生活在山区,以鸟类、鼠类为食。
《国语辞典》:龟苓膏(龟苓膏)  拼音:guī líng gāo
一种依传统的食疗配方所制成的滋养食品。主要药材有龟板、土茯苓、生地黄、金银花、蒲公英、甘草等。具有滋阴润燥、解热等功效。
《国语辞典》:龟山岛(龟山岛)  拼音:guī shān dǎo
岛名。位于宜兰县头城镇外海。为一火山岛,属头城镇管辖。周围海岸线长八点七公里,面积二点八平方公里,以形状似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