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63,分13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龙香
龙蛰
龙冈
山龙
乖龙
龙见
龙脑
龙出
伏龙
龙阙
龙公
黑龙
火龙
龟龙
龙骨
《國語辭典》:龙香(龍香)  拼音:lóng xiāng
1.1.一种香木。古人曾用以制拨琴的弹片。唐。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2.一种香料。《水浒传》第一回:「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醒世恒言。卷一二。佛印师四调琴娘》:「内官捧有内府龙香,神宗御手拈香已毕,铺设净褥,行三拜礼。」
《國語辭典》:龙涎香(龍涎香)  拼音:lóng xián xiāng
一种香料。凝结如蜡,得自鲸鱼内脏。《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也称为「龙涎」。
《漢語大詞典》:龙蛰(龍蟄)
谓阳气潜藏。 晋 张协 《杂诗》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分類:阳气潜藏
《骈字类编》:龙冈(龙冈)
宋 苏轼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其一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韵府拾遗 阳韵》:通典邢州治龙冈县祖乙迁邢即此一统志石龙冈在化城治北
《漢語大詞典》:山龙(山龍)
(1).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孔 传:“画三辰、山龙、华虫於衣服、旌旗。”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诗序》:“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 明 唐顺之 《送孔上公助祭太学归阙里时赐衮衣一袭》诗:“新袞山龙炫,餘堂金石鸣。”
(2).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袞服。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士服黼,大夫黻,诸侯火,天子山龙。”晋书·舆服志:“王公衣山龙以下九章,卿衣华虫以下九章。”
《漢語大詞典》:乖龙(乖龍)
传说中的孽龙。 唐 白居易 《偶然》诗之一:“乖龙藏在牛领中,雷击龙来牛枉死。”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卷五:“世传乖龙者,苦於行雨,而多方窜匿,藏人身中,或在古木楹柱之内,及楼阁鴟甍中,须为雷神捕之。” 清 赵翼 《栖贤寺瀑布》诗:“咆勃起吼声,震破乖龙瞶。”
《漢語大詞典》:龙见(龍見)
(1).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高亨 注:“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后因以“龙见”指王者能有治绩。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动类飞龙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李善 注:“进谓求仙也,退谓处俗也。”
(3).《易·乾》:“云从龙,风从虎。”“龙”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龙见”喻文章根本已立。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郭绍虞 等注:“‘龙见’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
(4).苍龙七宿出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啟蛰而郊,龙见而雩。” 杜预 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穀祈膏雨也。”北齐书·恩倖传·高阿那肱:“ 源师 尝諮 肱 云:‘龙见,当雩。’”
《國語辭典》:龙脑(龍腦)  拼音:lóng nǎo
一种有机化合物。由龙脑树科的树干采制结晶而成。类似樟脑,白色半透明结晶,气味清凉,可制香料,又可入中药,有清热、止痛等作用。
《漢語大詞典》:龙脑香树(龍腦香樹)
木名。龙脑香科。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产于 苏门答腊 、古南海 波斯 及我国 闽 广 等地。树脂称龙脑香,为名贵的香料。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龙脑香树,出 婆利国 , 婆利 呼为固不婆律,亦出 波斯国 。其树有肥有瘦。瘦者有婆律膏香。一曰瘦者山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也。”
《漢語大詞典》:龙脑菊(龍腦菊)
菊花的一种。因香气如龙脑而得名。 宋 刘蒙 菊谱·龙脑:“龙脑一名小银臺,出京师。开以九月末。类金万铃而叶尖,谓花上叶色类人间染鬱金,而外叶纯白。夫黄菊有浅深色两种,而是花独得深浅之中。又其香气芬烈,甚似龙脑。是花与香色俱可贵也。”
《骈字类编》:龙出(龙出)
明 何景明 月潭寺二首 其一 龙出洞门常作雨,鹤巢松树不知年。
《漢語大詞典》:伏龙(伏龍)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國語辭典》:伏龙凤雏(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漢語大詞典》:龙阙(龍闕)
帝王的宫阙。 唐 岑参 《送韦侍御先归京》诗:“闻欲朝龙闕,应须拂豸冠。” 前蜀 贯休 《读玄宗幸蜀记》诗:“火从龙闕起,泪向 马嵬 垂。” 宋 张先 《木兰花·送张中行》词:“插花劝酒 盐桥馆 ,召节促行龙闕远。”
分類:帝王宫阙
《漢語大詞典》:龙公(龍公)
称龙王。 宋 苏轼 《聚星堂雪》诗:“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去荆州》词:“拟看 岳阳楼 上月,不禁 石首 岸头风。作牋我欲问龙公。”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一:“龙公为汝贺,桑榆定可收。”
分類:龙王
《漢語大詞典》:黑龙(黑龍)
(1).神话中的黑色之龙。墨子·贵义:“且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淮南子·览冥训》:“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 。” 高诱 注:“黑龙,水精也。”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媧皇 受命,杀黑龙而定水位; 汉祖 乘机,斩白蛇而开火运。”
(2).指 黑龙江 ,借指我国 东北 一带。 马君武 《去国辞》之一:“ 黑龙 王气黯然销,莽莽神州革命潮。”
(3).指烟囱黑烟。《文汇报》1982.2.26:“目前,还有53根烟囱在闹市中心继续污染环境,会上对这53条‘黑龙’提出了治理规划。”
《國語辭典》:火龙(火龍)  拼音: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漢語大詞典》:龟龙(龜龍)
(1).龟和龙。古人以为均是灵物。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汉 蔡邕 《郭泰碑》:“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準。”新唐书·崔仁师传:“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 崔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2).比喻杰出人物。
(3).指 汉武帝 时的龟文钱币和龙文钱币。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其后稍去旧币,更行白金龟龙。民多巧新币。币数易而民益疑。”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國語辭典》:龙骨(龍骨)  拼音:lóng gǔ
1.龙的骨头。《史记。卷二九。河渠书》:「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
2.一种中药。为古代动物骨骼的化石。有镇静、收敛的功效。
3.贯通船底前后的中央强力纵梁或构材。船只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壳板均连接于此。
《國語辭典》:龙骨车(龍骨車)  拼音:lóng gǔ chē
一种木制的水车,用以激水灌溉田地。可利用人力、畜力、风力转动汲水,架水槽由许多汲水的小箱子连接,由于连的很长,看起来像龙骨,故称为「龙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