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63,分13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小龙
龙争
龙驾
画龙
金龙
龙化
两龙
龙吼
龙洞
龙角
龙珠
龙天
起龙
降龙
随龙
《國語辭典》:小龙(小龍)  拼音:xiǎo lóng
北平方言。指十二生肖中的蛇。如:「他是属小龙的。」
《漢語大詞典》:小龙团(小龍團)
宋 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龙形,故名。亦称“ 小团龙 ”。 宋 苏轼 《荔支叹》诗“君不见: 武夷 溪边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笼加”自注:“大小龙茶始於 丁晋公 ,而成於 蔡君謨 。 欧阳永叔 闻 君謨 进小龙团,惊叹曰:‘ 君謨 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仁宗 时, 蔡君謨 ……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 宋 毛滂 《山花子·天雨新晴试小龙茶》词:“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明 毛子晋 《海岳志林·黄实师遗小龙团》:“索筪中,一无所有,独得小龙团二饼,亟遣人遗之。”《坚瓠补集·饷茶诗》引 清 陆世廉 《饷茶诗》:“蒙君遗我小团龙,絶世珍奇出草丛。”亦省称“ 小龙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建茶务, 仁宗 初岁,造小龙小凤各三十斤。” 明 赵汝砺 《北苑别录·造茶》:“凡茶之初出研盆,盪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製銙,随笪过黄。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名各异,故随纲繫之於贡茶云。”参见“ 小团 ”。
《骈字类编》:龙争(龙争)
陈师道 酬智叔诗 龙争虎据竞成尘,只有青门与白门。
《國語辭典》:龙驾(龍駕)  拼音:lóng jià
尊称天子。后用为对官员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一回:「请老爷龙驾到公馆里略坐一坐。」
《漢語大詞典》:画龙(畫龍)
(1).绘画龙的形象。隋书·礼仪志三:“轜车,三品已上油幰,朱丝络网,施襈,两箱画龙。”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我辈彊追仿,画龙成蜥蜴。”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元朝:“道士 吴霞 ,所居 龙虎山 ,善画龙。”
(2).龙的图像。 唐 李贺 《平城下》:“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王琦 汇解:“画龙,即旗帜上所画者也。”宋史·礼志五:“﹝《画龙祈雨法》﹞坛上植竹枝,张画龙……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3).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 沛公 乃真好儒,后世好儒,好画龙耳。”《梅村诗话》十二引 清 苍雪师 《赠方密之》诗:“山中久不见神骏,世上人多好画龙。”参见“ 叶公好龙 ”。
《國語辭典》:叶公好龙(葉公好龍)  拼音:shè gōng hào lóng
古人叶子高喜欢龙,家里全用龙来雕饰。天上的龙知道此事,特到叶公家的窗口窥视。叶公见了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典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里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漢語大詞典》:金龙(金龍)
(1).金色龙形的装饰物。晋书·舆服志:“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六八:“玉殿朦朦散晓光,金龙高喷九天香。”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2).指秋季。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讌》诗序:“属乎金龙掌气,石雁惊秋。”
(3).铜制的龙。道教用以投于名山洞府作祭祀。 唐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诗:“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唐 李商隐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诗:“ 蓬岛 烟霞 閬苑 鐘,三官牋奏附金龙。”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予尝於学士院取金龙玉简视之,金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
《漢語大詞典》:龙化(龍化)
(1).如龙一样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五:“猗与 庄 老 ,栖迟永年;实惟龙化,荡志浩然。” 戴明扬 注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孔子 曰:‘吾今日见 老子 ,其犹龙乎?’”
(2).如龙兴起,飞腾发迹。《隋书·音乐志中》:“神心有应,龙化无待。义征九服,仁兵告凯。”
《漢語大詞典》:两龙(兩龍)
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 , 仲 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 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分類:两龙豪杰
《骈字类编》:龙吼(龙吼)
唐 卢仝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 玉匣百鍊剑,龟文又龙吼。
《國語辭典》:龙洞(龍洞)  拼音:lóng dòng
石灰岩被含有碳酸气的水溶解、侵蚀后所形成的天然山洞。
分類:天然山洞
《漢語大詞典》:龙角(龍角)
(1).龙的角。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 永明 ﹞五年, 鑑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宋 陈师道 《登凤凰山怀子瞻》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繫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復没。” 郝树侯 注:“ 繫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 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 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繫舟山 的山顶剷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 元 萨都剌 《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诗:“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此喻新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 湖南 马希范 二角左右长尺餘,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此喻竖起的帽角。
(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葬书语·张约相崔巽墓》:“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鑠。”参见“ 龙耳 ”。
(4).犹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龙角日角,紫气盘屈。”
(5).指东方苍龙星座。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新唐书·天文志一:“阳气自明堂渐升,达於龙角,曰寿星。”
《漢語大詞典》:龙耳(龍耳)
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 郭璞 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漢語大詞典》:龙天(龍天)
佛教语。即天龙八部。皆为护法神。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八摩睺罗伽。” 宋 朱熹 《次昭远致政丈得雨韵》:“诚通幽隐知无閒,喜动龙天信有因。”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叩首祷龙天,保禳特赐週全。”参见“ 天龙八部 ”。
《國語辭典》:天龙八部(天龍八部)  拼音:tiān lóng bā bù
佛教用语。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佛名经》卷二九:「一切圣贤、天龙八部、法界众生。」也称为「八部众」。
《漢語大詞典》:起龙(起龍)
(1).开始奏笙。龙,指乐器龙笙。 南朝 梁元帝 《夕出通波阁下观妓》诗:“起龙调节奏,却凤点笙簧。”
(2).谓使龙腾起而行雨。 宋 范坰 林禹 吴越备史卷一:“邑中大旱,邑令命道士 东方生 起龙以祈雨。生曰:‘ 茅山 前池中有龙,然不可起,起必大异。’邑令乃止。”
(3).旧建筑物多附丽以龙形装饰,称“起龙”。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楼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
《漢語大詞典》:降龙(降龍)
古代服饰及旗帜上所绣绘的下降之龙的图案。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 宋 曾巩 《降龙》诗:“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诗·豳风·九罭》“衮衣綉裳” 宋 朱熹 集传:“天子之龙,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龙,而无升龙。”
谓以佛法降伏神龙。 唐 灵一 《宿天柱观》诗:“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元 薛玄曦 《送朱本初之玉阶堂》诗:“慎勿挽弓思射鹿,祇须铸铁学降龙。”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復降龙。”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尖刀班,突击队,从两个方向,猛扑钻台。一个伏虎。一个降龙。带上管线,压上井口。”参见“ 降龙伏虎 ”。
《國語辭典》:降龙伏虎(降龍伏虎)  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比喻有极大的本领,能克服重大困难或恶势力。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西游记》第八○回:「你莫是魍魉、妖邪?我不是寻常之人。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龙」。
《漢語大詞典》:随龙(隨龍)
谓东宫僚佐官吏随太子即位而得重用。 宋 司马光 《郭昭选札子》:“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祖宗即位之始,必拔擢左右之人,以为腹心羽翼,岂以为永世之法哉……有司因循踵为故事,凡东宫僚吏,一概超迁,谓之随龙。”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守忠 係潜邸祗应,即非随龙,依指挥不应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