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漢語大詞典》:匡庐(匡廬)
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吴国伦 《鄱阳湖》诗:“欲向 匡庐 卧白云, 宫亭 水色昼氤氲。” 鲁迅 《热风·估〈学衡〉》:“ 匡庐 峨眉 ,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 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 匡俗 ”。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五京
(1).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 、东京 洛阳 、西京 凤翔 、南京 成都 、北京 太原 。《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 ,号为西京,与 成都 、 京兆 、 河南 、 太原 为五京。”
(2).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3).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4).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2).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3).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4).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漢語大詞典》:丰城狱(豐城獄)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