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齐盛
齐鼓
齐备
齐步
火齐珠
脩齐
二齐
泛齐
稻齐
齐交
齐难
齐辔
齐绽
齐隋
齐三士
《國語辭典》:齐盛(齊盛)  拼音:zī chéng
齐,通「粢」,指黍稷。齐盛指古代祭祀时,把黍稷放在祭器里,以供奉、祭祀鬼神。《礼记。祭统》:「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
《漢語大詞典》:齐鼓(齊鼓)
亦作“ 齐皷 ”。 鼓名。齐,通“ 脐 ”。旧唐书·音乐志二:“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大周正乐》:“齐皷,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皷面如麝齐,故曰齐皷。”《渊鉴类函·乐部·鼓一》:“﹝齐鼓﹞ 西凉 高丽 之器。”
《國語辭典》:齐备(齊備)  拼音:qí bèi
俱备齐全。《红楼梦》第一九回:「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县里预备的轿子执事早已齐备,白公便坐了轿子,到县署去。」
分類:齐备齐全
《國語辭典》:齐步(齊步)  拼音:qí bù
1.步伐整齐。如:「齐步走」。
2.同时施行。如:「全国各地烟火齐步施放,庆祝新的一年来临。」
《漢語大詞典》:火齐珠(火齊珠)
(1).宝珠的一种。一说,似珠的石。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 扶南国 ﹞献火齐珠。”急就篇卷三“係臂琅玕虎魄龙” 唐 颜师古 注:“琅玕,火齐珠也。一曰:石之似珠者也。” 沈宗畸 《题高丽闵王妃遗像》诗:“火齐珠悬玳瑁牀,水沈香爇鸳鸯被。”
(2).琉璃的别名。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晋 吕静 《韵集》:“琉璃,火齐珠也。”
《漢語大詞典》:脩齐(脩齊)
谓修身齐家。 元 揭徯斯 《送程叔永南归序》:“凡脩齐经济之道,进退揖让之节,忠孝廉恪之本,宜皆飫闻而熟见之矣!”
《漢語大詞典》:二齐(二齊)
指 战国 时 齐国 所在地域。今 山东省 大部地区。北史·于宣敏传:“三 蜀 、二 齐 ,古称天险,分王戚属,今正其时。”
《漢語大詞典》:泛齐(汎齊)
亦作“泛齐”。 古代供祭祀用的五种酒之一。因酒色最浊,上面有浮沫,故名。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 郑玄 注:“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释名·释饮食:“汎齐,浮蚁在上,汎汎然也。”旧唐书·职官志二:“及赞酌汎齐,进福酒以成其礼焉。”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如太羹醇酒,非復泛齐醍齐可埒,其在《楚骚》之后无疑。”参见“ 五齐 ”。
《漢語大詞典》:五齐(五齊)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自醴以上,尤浊缩酌者,盎以下差清。”《乐府诗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馈,五齐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齐当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细切为齏。” 贾公彦 疏:“五齏之内,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骈字类编》:稻齐(稻齐)
张耒 诗 蝌蚪书畦新稻齐。
《漢語大詞典》:齐交(齊交)
同时交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 韩 魏 。”
《漢語大詞典》:齐难(齊難)
庄敬。礼记·儒行:“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郑玄 注:“齐难,齐庄可畏难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下:“难,读为戁。説文:‘戁,敬也。’……齐难与恭敬义亦相近也。 郑 曰:‘齐庄可畏难’,殆失之迂矣。”
分類:庄敬
《漢語大詞典》:齐辔(齊轡)
犹齐驱。宋书·志序:“终亦不足与 班 ( 班固 ) 左 ( 左思 )并驰, 董 ( 董狐 ) 南 ( 南史氏 )齐轡。”参见“ 齐驱 ”。
《國語辭典》:齐驱(齊驅)  拼音:qí qū
1.并驾驱驰,齐头而进。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缚戎人〉:「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2.比喻才力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唐。张说〈让兵部尚书平章事表〉:「虽探心角力,巨颇与二子齐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上可以并驾班扬,下可以齐驱卢骆。」
《韵府拾遗 谏韵》:齐绽(齐绽)
李中诗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分类字锦》:齐隋(齐隋)
唐书选举志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至于齐隋署置多由请托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齐三士(齊三士)
指 春秋 齐景公 时 公孙接 、 田开疆 、 古冶子 三勇士。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参见“ 二桃杀三士 ”。
分類:古冶子
《國語辭典》:二桃杀三士(二桃殺三士)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