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亘公
即 齐桓公 。亘,同“ 桓 ”。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春秋事语·齐桓公与蔡夫人乘舟章》:“ 齐亘公 与 蔡夫人 乘周(舟),夫人汤(荡)周,禁之,不可,怒而归之。”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 管仲 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崔嵬者, 亘公 旧冢庐。”
《漢語大詞典》:六嬖
谓 春秋 时 齐桓公 所宠幸的六个姬妾: 长卫姬 、 少卫姬 、 郑姬 、 葛嬴 、 密姬 、 宋华子 。 桓公 死,六姬之子争立,酿成 齐国 内乱。见左传·僖公十七年。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七德八戒:“大哉, 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齐 有六嬖, 威公 以兴,正而不譎,圣人称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三》:“不然,三归之卿,岂能禁六嬖之霸?”
《漢語大詞典》:五伯长(五伯長)
春秋 五霸之长。指 齐桓公 。伯,通“ 霸 ”。荀子·王霸:“﹝ 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吕氏春秋·贵公:“ 桓公 行公去私恶,用 管子 而为五伯长。”
《漢語大詞典》:管隰
管仲 和 隰朋 的并称。二人为 春秋 齐桓公 相,有政绩。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 管 隰 之迭升 桓 世, 先 赵 之同列 文 朝,可谓兼通矣。”
《漢語大詞典》:一匡九合
春秋 时 管仲 辅助 齐桓公 “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漢語大詞典》:下道齐桓
近古述及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例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以刺世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国语辞典》:宁戚饭牛(宁戚饭牛)  拼音:nìng qī fàn niú
春秋卫人宁戚因无法向齐桓公求取禄位,于是做商旅,驾车至齐国,傍晚在城外休憩,遇上桓公在郊外迎接宾客,宁戚在车下喂牛时,悲戚地望著桓公击牛角唱歌,桓公听了抚著仆从的手,惊叹他是位奇人,命人载回而重用他为相。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后泛指自我推荐而获重用。也作「宁戚扣角」。
《国语辞典》:九合一匡  拼音:jiǔ hé yī kuāng
春秋时齐桓公得管仲之助,多次会盟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后以喻凭藉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动荡的世局得以安定。《艺文类聚。卷二五。人部九。嘲戏》:「后汉崔寔答讥曰:『……及其规合策纵,勋绩克章,拨乱夷险,九合一匡,圣人大宝,唯斯为光。』」
《国语辞典》:斲轮老手(斲轮老手)  拼音:zhuó lún lǎo shǒu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位名叫扁的工匠,专制车轮。砍制车轮得心应手,制做精巧。虽心中自有绝窍技术,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传给儿子。故七十岁依旧斲轮。典出《庄子。天道》。比喻技艺精练纯熟或经验丰富的人。也作「斫轮老手」。
《国语辞典》:毋忘在莒  拼音:wú wàng zài jǔ
1.战国时齐国被燕国连攻七十二城,仅剩即墨、莒二城为最后固守的城池。齐国以莒城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艰苦岁月后逆袭成功,收复了失地。见《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后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复国土。如:「先总统蒋公以毋忘在莒训勉国人光复大陆河山。」
2.春秋时齐国内乱,齐桓公曾遭难逃亡到莒国,后来当上了齐君。有一回,鲍叔向桓公敬酒,劝桓公:「勿忘出奔在于莒也。」见《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后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国语辞典》:易牙蒸子  拼音:yì yá zhēng zǐ
春秋时齐桓公好美味,内侍易牙善于烹调,相传他为了讨好桓公,曾杀了自己的儿子蒸好后献给齐桓公享用。见《韩非子。二柄》。
《国语辞典》:移祸江东(移祸江东)  拼音:yí huò jiāng dōng
江东指古代楚国。齐桓公率兵进攻楚国,楚王派人问齐为何进攻?管仲指楚有不按时进贡,及周昭王南巡死在汉水未能回去的两大罪状。楚使者认为昭王之死与其无关,怎可将祸害移给楚国。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后遂以移祸江东指嫁祸他人,由别人顶罪。
《漢語大詞典》:桓缪(桓繆)
春秋 五霸中 齐桓公 和 秦缪公 的并称。繆,通“ 穆 ”。《楚辞·九章·惜往日》:“不逢 汤 武 与 桓 繆 兮,世孰云而知之。”
《國語辭典》:春秋五霸  拼音:chūn qiū wǔ bà
春秋时代担任领导地位的五位诸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