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8,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禾词鼓
卜浪鼓
播郎鼓
播鼗鼓
波浪鼓
博浪鼓
不郎鼓
不琅鼓
拨浪鼓
鼚鼓轩舞
潮州大锣鼓
朝钟暮鼓
朝钟暮鼓
扯鼓夺旗
巢居独鼓
《漢語大詞典》:禾词鼓(禾詞鼓)
旧时祈谷作乐所用的一种打击乐器。《清续文献通考·乐五》:“禾词鼓,制如龙鼓而略小,面径一尺三寸九分,高六寸一分,匡旁钉贴金鐶二,繫黄绒紃悬於项而鼓之。”
《漢語大詞典》:卜浪鼓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 杜鹏程 《记一位年轻的朋友》:“ 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國語辭典》:播郎鼓  拼音:bò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响声。《西游记》第八○回:「手中摇著播郎鼓,口念番经听不真。」也作「波浪鼓」。
《漢語大詞典》:播鼗鼓
货郎用以招引顾客的小摇鼓。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满手持来满袖装,清晨买到日昏黄,手中只少播鼗鼓,竟是街头卖货郎!”
《國語辭典》:波浪鼓  拼音:bō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于小鼓两旁用短线各拴一颗坠子,握住手把转动,鼓面会因坠子敲击而发出咚咚的声响。以前卖货郎也拿来摇弄,以代替叫卖。也作「巴郎鼓」、「拨浪鼓」、「勃浪鼓」、「博郎鼓」、「播浪鼓」、「泼浪鼓」、「不琅鼓」。
《國語辭典》:拨浪鼓(撥浪鼓)  拼音:bō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两旁各栓有一颗坠子,用手摇动会发出声音的小鼓。也作「波浪鼓」。
《國語辭典》:博浪鼓  拼音:bó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转动鼓面,鼓面旁的坠子会敲击鼓面,发出咚咚的声响。旧时卖货郎亦用此摇弄以代替叫卖。也作「波浪鼓」。
《漢語大詞典》:不郎鼓
亦作“ 不琅鼓 ”。 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自家是个货郎儿,来到这街市上,我摇动不郎鼓儿,看有甚么人来。”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这里是 刘二公 家门首,摇动这不琅鼓儿。”
《國語辭典》:不琅鼓  拼音:bù lá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转动鼓面,鼓面旁的坠子会敲击鼓面发出咚咚的声响。旧时卖货郎亦用此摇弄以代替叫卖。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来了也。这不琅鼓儿响的是那老子,我出去问他一声。」也作「波浪鼓」。
《漢語大詞典》:不郎鼓
亦作“ 不琅鼓 ”。 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自家是个货郎儿,来到这街市上,我摇动不郎鼓儿,看有甚么人来。”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这里是 刘二公 家门首,摇动这不琅鼓儿。”
《國語辭典》:拨浪鼓(撥浪鼓)  拼音:bō làng gǔ
一种儿童玩具。两旁各栓有一颗坠子,用手摇动会发出声音的小鼓。也作「波浪鼓」。
《漢語大詞典》:鼚鼓轩舞(鼚鼓軒舞)
谓击鼓跳舞。泛指游乐。 梁启超 《敬告我国国民》:“若 美国 之七月四日, 法国 之七月十四日,皆举国臚欢,鼚鼓轩舞。”
《漢語大詞典》:潮州大锣鼓(潮州大鑼鼓)
潮州 音乐的一种。通称大锣鼓。以大鼓、斗锣、深坡(悬于木架的大锣)等为主要打击乐器,辅以管弦,音色柔和。有成套的传统乐曲。流行于 广东省 潮州市 、 汕头市 、 澄海县 等地。
《國語辭典》:朝钟暮鼓(朝鐘暮鼓)  拼音:zhāo zhōng mù gǔ
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唐。李咸用 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也作「暮鼓晨钟」、「晨钟暮鼓」。
《漢語大詞典》:朝钟暮鼓(朝鐘暮皷)
见“ 朝鐘暮鼓 ”。
《國語辭典》:扯鼓夺旗(撦鼓奪旗)  拼音:chě gǔ duó qí
抢夺敌人的战鼓、军旗。形容英勇作战。《孤本元明杂剧。庆赏端阳。第三折》:「我和他做一个本对,试看捉将挟人,扯鼓夺旗。」
分類:作战勇敢
《分类字锦》:巢居独鼓(巢居独鼓)
陆游 青城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独鼓琴。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