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8,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君桴臣鼓
卷旗息鼓
犁铧大鼓
擂鼓鸣金
擂鼓三通
腊鼓频催
击鼓申冤
击鼓骂曹
羯鼓催花
京津大鼓
金鼓雷鸣
金鼓连天
金鼓齐鸣
金鼓喧天
擂鼓交响曲
《国语辞典》:君桴臣鼓  拼音:jūn fú chén gǔ
国君有如鼓槌,而臣是鼓槌敲打的鼓,二者关系密切。比喻君臣合作无间,相得益彰。如:「在上者勤政爱民,在下者忠贞报国,君桴臣鼓,国家岂有不强之理!」
《国语辞典》:卷旗息鼓  拼音:juǎn qí xí gǔ
捲起兵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停止争战。清。孙郁《绣帏灯。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国语辞典》:犁铧大鼓(犁铧大鼓)  拼音:lí huá dà gǔ
铁片大鼓的别名。参见「铁片大鼓」条。
《国语辞典》:擂鼓鸣金(擂鼓鸣金)  拼音:léi gǔ míng jīn
本指在战场上击鼓敲锣,以壮声势。《孤本元明杂剧。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后用以比喻大张其事。如:「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不须要擂鼓鸣金,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擂鼓筛锣」。
《国语辞典》:擂鼓三通  拼音:léi gǔ sān tōng
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列阵交锋,常击鼓三次,以激励士气,助长威风。《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
《国语辞典》:腊鼓频催(腊鼓频催)  拼音:là gǔ pín cuī
比喻年关将近。如:「腊鼓频催,这一年又将过去。」
分类:将近
《国语辞典》:击鼓申冤(击鼓申冤)  拼音:jí gǔ shēn yuān
古时上衙门控诉冤情。如同今日上法院的「按铃申告」。如:「古时百姓受到重大冤屈,往往会上衙门击鼓申冤,以求公平裁决。」
《国语辞典》:击鼓骂曹(击鼓骂曹)  拼音:jí gǔ mà cáo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孔融推荐的处士祢衡因不受曹操礼遇,而反唇激骂,曹操欲故意羞辱之,命其在元旦宴时为鼓吏,祢衡乃击鼓怒骂曹操。后曹氏派其往说刘表,欲借刘表之手杀之。
《国语辞典》:羯鼓催花  拼音:jié gǔ cuī huā
唐玄宗好羯鼓,自制〈春光好〉一曲,临窗击鼓而柳杏吐蕊的故事。见唐。南卓《羯鼓录》。明。陆采《明珠记》第二三出:「惟将羯鼓催花,赐得貂裘拖地。」
《国语辞典》:京津大鼓  拼音:jīng jīn dà gǔ
京韵大鼓的别称。参见「京韵大鼓」条。
分类:京韵大鼓
《国语辞典》:金鼓雷鸣(金鼓雷鸣)  拼音:jīn gǔ léi míng
金钲和战鼓之声震耳欲聋。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如:「一时之间,金鼓雷鸣,只见两军缠斗,战得难分难解。」
《国语辞典》:金鼓连天(金鼓连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钲和战鼓之声响彻云霄。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也作「金鼓喧天」。
《国语辞典》:金鼓齐鸣(金鼓齐鸣)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金钲和战鼓一齐响起。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水浒传》第一三回:「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国语辞典》:金鼓喧天  拼音:jīn gǔ xuān tiān
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薛仁贵征辽事略》:「军兵交战,旗号交杂,鎗刀混闹,金鼓喧天,喊声振地。」《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也作「金鼓连天」。
《国语辞典》:擂鼓交响曲(擂鼓交响曲)  拼音:léi gǔ jiāo xiǎng qǔ
西元一七九五年,由奥国作曲家海顿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交响曲。因为这首交响曲在第一乐章导奏部分,先由定音鼓滚奏一小节,然后才引出导奏主题。故称为〈擂鼓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