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鼎革 拼音:dǐng gé
鼎,传国重器。鼎革指改朝换代。唐。徐浩〈谒禹庙〉诗:「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
《漢語大詞典》: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漢語大詞典》:牛鼎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2).谓饭牛负鼎。指 伊尹 负鼎勉 汤 称王和 百里奚 饭牛车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远大的抱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伊尹 负鼎而勉 汤 以王, 百里奚 饭牛车下而 繆公 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騶衍 其言虽不轨,儻亦有牛鼎之意乎?” 司马贞 索隐:“《吕氏春秋》云‘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是牛鼎言 衍 之术迂大,儻若大用之,是有牛鼎之意。”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之七:“《水利论》具有前人之论,特为疏剔之。意望当事者行其言,以惠东南之民,非有牛鼎之意也。”
(3).鼎名。其足饰形似牛首。 宋 吕大临 《考古图·牛鼎》:“深八寸六分,径尺有八寸,容一斛。按,今礼图所载牛羊豕鼎,各以其首饰其足,此鼎之足以牛首为饰,盖牛鼎也。”《金史·礼志一》:“进熟:奠玉币讫,降还小次。有司先陈牛鼎三、羊鼎三、豕鼎三、鱼鼎三,各在鑊右。”
(2).谓饭牛负鼎。指 伊尹 负鼎勉 汤 称王和 百里奚 饭牛车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远大的抱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伊尹 负鼎而勉 汤 以王, 百里奚 饭牛车下而 繆公 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騶衍 其言虽不轨,儻亦有牛鼎之意乎?” 司马贞 索隐:“《吕氏春秋》云‘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是牛鼎言 衍 之术迂大,儻若大用之,是有牛鼎之意。”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之七:“《水利论》具有前人之论,特为疏剔之。意望当事者行其言,以惠东南之民,非有牛鼎之意也。”
(3).鼎名。其足饰形似牛首。 宋 吕大临 《考古图·牛鼎》:“深八寸六分,径尺有八寸,容一斛。按,今礼图所载牛羊豕鼎,各以其首饰其足,此鼎之足以牛首为饰,盖牛鼎也。”《金史·礼志一》:“进熟:奠玉币讫,降还小次。有司先陈牛鼎三、羊鼎三、豕鼎三、鱼鼎三,各在鑊右。”
《骈字类编》:鼎迁(鼎迁)
左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病魏书陆睿传南土昏雾暑气郁蒸师人经夏必多疾 而鼎迁草创庶事甫尔台省无论政之馆府寺靡听政之所百寮居止事等行路沈雨炎阳自成疠疫
《漢語大詞典》: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