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9,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鼎铛
鼎革
公鼎
槐鼎
鼎养
三鼎
鼎器
汤鼎
舐鼎
赝鼎
牛鼎
鼎迁
鼎肉
鼎耳
羹鼎
《漢語大詞典》:鼎铛(鼎鐺)
鼎和铛。泛指煮器。 宋 王安石 《一日不再饭》诗:“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盖雉兔之待鼎鐺,但知号己之急;而云雨之救枯槁,自有乘时之施。”
分類:鼎和煮器
《國語辭典》:鼎革  拼音:dǐng gé
鼎,传国重器。鼎革指改朝换代。唐。徐浩〈谒禹庙〉诗:「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
《國語辭典》:鼎新革故  拼音:dǐng xīn gé gù
建立新制,革除旧弊。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君臣御政》:「御政之首,鼎新革故。」也作「革故鼎新」、「革旧鼎新」。
《分类字锦》:公鼎
杜甫 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诗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分类:宰执
《國語辭典》:槐鼎  拼音:huái dǐng
槐,三槐。鼎,鼎足。槐鼎比喻三公之位。《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宋书。卷四二。王弘传》:「正位槐鼎,统理神州。」
《漢語大詞典》:鼎养(鼎養)
犹鼎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以是知贵人鼎养丰厚,冥冥中自有定数,贫儒岂可不安藜藿之分。”
《漢語大詞典》: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漢語大詞典》:鼎器
炼丹容器。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二人因以泉涤其鼎器而饮之。”
《國語辭典》:汤鼎(湯鼎)  拼音:tāng dǐng
1.相传商伊尹曾负鼎俎为商汤烹食,因得见商汤以陈述王道,商汤乃委任以国政。见《史记。卷三。殷本纪》。后遂用汤鼎作为对宰相的颂词。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2.一种煮茶的器皿。宋。陆游 雨中睡起诗:「松鸣汤鼎茶初熟,雪积炉灰火渐低。」宋。范成大刺濆淖〉诗:「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漢語大詞典》:舐鼎
太平广记卷八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 八公 使 安 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昇天……时人传 八公 、 安 临去时,餘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语窗鸡逞辨,舐鼎犬偏馋。” 宋 欧阳修 《〈龙茶录〉后序》:“丹成龙驾,舐鼎莫及。” 宋 苏轼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诗:“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 刘安 。”
《國語辭典》:赝鼎(贗鼎)  拼音:yàn dǐng
齐伐鲁,索谗鼎,鲁把假造的送还。见《韩非子。说林下》。后称伪造的物品为「赝鼎」。如:「他们大量从大陆走私古董赝鼎,存心诈骗钱财。」
分類:仿造伪托
《漢語大詞典》:牛鼎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 高诱 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2).谓饭牛负鼎。指 伊尹 负鼎勉 汤 称王和 百里奚 饭牛车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远大的抱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伊尹 负鼎而勉 汤 以王, 百里奚 饭牛车下而 繆公 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騶衍 其言虽不轨,儻亦有牛鼎之意乎?” 司马贞 索隐:“吕氏春秋云‘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是牛鼎言 衍 之术迂大,儻若大用之,是有牛鼎之意。”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之七:“《水利论》具有前人之论,特为疏剔之。意望当事者行其言,以惠东南之民,非有牛鼎之意也。”
(3).鼎名。其足饰形似牛首。 宋 吕大临 考古图·牛鼎:“深八寸六分,径尺有八寸,容一斛。按,今礼图所载牛羊豕鼎,各以其首饰其足,此鼎之足以牛首为饰,盖牛鼎也。”金史·礼志一:“进熟:奠玉币讫,降还小次。有司先陈牛鼎三、羊鼎三、豕鼎三、鱼鼎三,各在鑊右。”
《骈字类编》:鼎迁(鼎迁)
左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病魏书陆睿传南土昏雾暑气郁蒸师人经夏必多疾 而鼎迁草创庶事甫尔台省无论政之馆府寺靡听政之所百寮居止事等行路沈雨炎阳自成疠疫
《漢語大詞典》:鼎肉
已经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礼记·少仪:“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 郑玄 注:“鼎肉,谓牲体已解,可升於鼎。”孟子·万章下:“ 繆公 之於 子思 也,亟问,亟餽鼎肉。” 朱熹 集注:“鼎肉,熟肉也。”
分類:已经
《漢語大詞典》: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漢語大詞典》:鼎雉
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分類:灾异征象
《分类字锦》:羹鼎(羹鼎)
徐陵长干寺众食碑加以五盐具足七菜芳软麰类天厨果同香树羹鼎之大殷王未逢糜镬之深齐都非拟
分类:釜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