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9,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鼎业
郜鼎
鼎鱼
鼎象
铜鼎
鼎命
鼎气
文鼎
鼎灶
鼎科
鼎釜
得鼎
作鼎
轩鼎
铅鼎
《漢語大詞典》:鼎业(鼎業)
帝王之大业。梁书·武帝纪上:“丙辰, 齐帝 禪位于 梁王 。詔曰:‘……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是以 齐 晋 帅礼,鼎业倾而復振; 温 陶 释位,王纲弛而更张。” 唐 姚崇 《奉和圣制龙池篇》:“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
分類:帝王大业
《國語辭典》:郜鼎  拼音:gào dǐng
郜国所铸大鼎。后泛指国家重器。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漢語大詞典》:鼎鱼(鼎魚)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鱼幕燕(鼎魚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汉书》:‘ 朱穆 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 吴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犹鷰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我师则奉辞伐罪,鸣皷而前,鳞萃翼涉,然犹以之环合,鼎鱼幕燕,孤垒于是卵危。”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漢語大詞典》:鼎象
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 明 唐顺之 《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
《骈字类编》:铜鼎(铜鼎)
宋 范成大 枕上 久病厌闻铜鼎沸,不眠惟望纸窗明。
《漢語大詞典》:鼎命
指帝王之位;国家之命运。宋书·傅亮传:“ 桓玄 暴篡,鼎命已移。”北史·僭伪附庸传序:“至如 晋 、 宋 、 齐 、 梁 虽曰偏据,年渐三百,鼎命相承。”旧唐书·穆宗纪赞:“皇皇上帝,为民立正。此何人哉,遽主鼎命。”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且主上乾纲独断,鼎命时隆。”
《漢語大詞典》:鼎气(鼎氣)
史记·封禅书:“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行,上荐之。至 中山 ,......有黄云盖焉。”后因以“鼎气”指鼎所在上空的云气,为国运昌隆的吉祥之兆。 唐 杨炯 《庭菊赋》:“乃有 邕 乡贵族, 薛 县名家,共 汾河 之鼎气,同庶子之春华。”
《漢語大詞典》:文鼎
刻镂花纹的鼎。汉书·武帝纪:“ 冀州 脽壤乃显文鼎,获荐於庙。” 颜师古 注:“文鼎,言其有刻鏤之文。”
《骈字类编》:鼎灶(鼎灶)
陈樵 八咏楼赋 丹砂鼎灶,荆蓁芜没。
《漢語大詞典》:鼎科
谓科举考试中的甲科。 五代 殷文圭 《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诗:“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参见“ 鼎元 ”、“ 鼎甲 ”。
《漢語大詞典》:鼎釜
即鼎锅。 明 徐渭 《代赠梁尚书公序》:“其所缺大者鼎釜无不告矣,小者豆俎无不咨矣。”参见“ 鼎锅 ”。
《漢語大詞典》:鼎锅(鼎鍋)
有足的煮器。《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他的全部家当是一口断了一条腿的鼎锅。”《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但他瞄了一眼,远远看见队长堂客在塘边刮鼎锅。”
分類:煮器
《骈字类编》:得鼎
汉书郊祀志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 赵良器鼎赋君得鼎以祚长鼎应君以时昌
《韵府拾遗 迥韵》:作鼎
鼎录金华山一鼎文曰贞金作鼎百神率服
《漢語大詞典》:轩鼎(軒鼎)
即 轩辕 鼎。喻王业、国运。 唐 郑亚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尽皇王之盛事,极臣子之殊功,而 轩 鼎将成, 禹 书就掩,然犹进先尝之药,献高手之医。”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属 轩 鼎之俄迁,逮 汉 坛之未遂。”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史:“值 轩 鼎之俄成,筑 韩 坛而未暇。”参见“ 轩辕鼎 ”。
《漢語大詞典》:轩辕鼎(軒轅鼎)
古代传说中 黄帝 制造的鼎。事见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 宋 王禹偁 《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移典 维扬 日望还,轩辕鼎成飞上天。”后因称道教炼丹炉。 元 柳贯 《浦阳十咏·昭灵仙迹》:“因山不启轩辕鼎,化石犹联婺女星。” 元 虞集 《步虚词》之三:“鍊丹轩辕鼎,濯景 崑仑 池。”
《漢語大詞典》:铅鼎(鉛鼎)
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宋 苏轼 《临江仙·龙丘子自洛至蜀作此记之》词:“ 龙丘 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施元之 等注引 杜光庭 《仙传拾遗》:“ 刘无名 ,有真人示以阳炉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伏汞炼铅成朱髓之诀,以铅为君,以汞为臣,八石为使,黄芽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