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河源  拼音:hé yuán
1.特指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东麓。《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2.河水的源头。
《國語辭典》:黄流(黃流)  拼音:huáng liú
1.以郁金草酿秬黍而成的香酒,因色黄故称为「黄流」。一说是酒器上以黄金为饰的流水口。后多用以借指美酒。《诗经。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2.黄河的水流。唐。韩愈〈感二鸟赋〉:「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
《國語辭典》:河内(河內)  拼音:hé nèi
1.古称黄河以北的地区。
2.(Hanoi)城市名。越南的旧首都,位居红河三角洲的顶点,以位居河口的海防为外港,交通便利。
《國語辭典》:河汾  拼音:hé fén
黄河与汾水的合称。亦指两河之间的区域,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彼河汾,奄齐七政。」
《漢語大詞典》:采桑(採桑)
(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张祜 有此作。
(1).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2).古乐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 晋 清商西曲。羽调。 唐 有大曲。”参见“ 采桑子 ”。
(3).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乡宁 西。左传·僖公八年:“ 晋 里克 帅师, 梁由靡 御, 虢射 为右,以败 狄 于 采桑 。” 杜预 注:“ 平阳 北 屈县 西南有 采桑津 。”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杨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词名《採桑子传》,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单行,后用作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儿》,五十字;皆平韵。 宋 词《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國語辭典》:河岳(河嶽)  拼音:hé yuè
黄河及五岳,泛指山川。宋。文天祥〈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分類:黄河五岳
《漢語大詞典》:十州
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明 李东阳 《闻鸡行》:“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其儿作都督。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 吴 江半江水。”
《漢語大詞典》:杏园(杏園)
(1).杏树园。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诗:“寂寂孤鶯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前蜀 牛峤 《酒泉子》词:“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
(2).园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 唐 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神龙 已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
(3).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琼林苑》诗:“ 杏园 鶯蝶如相识,应恠重来蒨綬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 杏园 料已题诗罢,望 长安 使人悲诧。”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杏园一宴,桃李春官。”
(4).古 黄河 渡口名。 唐 郭子仪 曾自此渡 河 讨 安庆绪 。今为 河南省 汲县 杏园镇 。 唐 杜甫 《垂老别》诗:“ 土门 壁甚坚, 杏园 度亦难。”新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杏园 济 河 ,围 卫州 。”
《國語辭典》:三河  拼音:sān hé
旧时河南、河东、河内的合称。《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唐。王维〈老将行〉:「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國語辭典》:洪河  拼音:hóng hé
大河。旧时多指黄河。《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分類:大河黄河
《國語辭典》:四渎(四瀆)  拼音:sì dú
古代江、淮、河、济诸水的总称。见《尔雅。释水》。江、淮、河、济古时皆独流入海,今淮夺于运河,济夺于黄河,四渎仅存其二。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漢語大詞典》:吕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黄河 与 汾河 间。主峰在 离石县 东北。 夏禹 治水,凿 吕梁 以通 黄河 ,即指此。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河 出 孟门 ,大溢逆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无县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吕梁 之山,而为 吕梁洪 ……盖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 陈毅 《过吕梁山》诗:“峥嶸突兀 吕梁 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2).水名。也称 吕梁洪 。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齿列,波流汹涌。庄子·达生:“ 孔子 观於 吕梁 ,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唐 李绅 《泛五湖》诗:“岂復问津迷,休为 吕梁 叹。” 宋 梅尧臣 《送赵谏议知徐州》诗:“ 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这一边砍将去,就似那 吕梁 泻下的狂澜,如何当抵?”
《漢語大詞典》:河湟
亦作“ 河隍 ”。 黄河 与 湟水 的并称。亦指 河 湟 两水之间的地区。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乃度 河 湟 ,筑 令居塞 。”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一自 萧关 起战尘, 河 隍 隔断异乡春。”新唐书·吐蕃传下:“ 湟水 出 蒙谷 ,抵 龙泉 与 河 合……故世举谓西戎地曰 河湟 。”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宣宗 收 燕 赵 ,復 河隍 ,力强於 宪武 矣。”隍,一本作“ 湟 ”。
《漢語大詞典》:人门(人門)
(1).用人环列护卫以为门。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共人门。” 郑玄 注:“谓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 三国 魏 曹操 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
(2).人品与门第。陈书·文学传·蔡凝:“黄散之职,固须人门兼美。”北史·裴叔业传:“﹝ 裴植 ﹞自言人门不后 王肃 ,怪朝廷处之不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柳潭 ﹞以人门第一,选尚公主,拜太子洗马。”
(3).他人门下。 宋 苏轼 《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剪灯新话·金凤钗记》:“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迹人门,亦非久计。”
(4). 黄河 中的峡名。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三门山 北侧,与 神门 、 鬼门 并列。 贺敬之 《三门峡歌》:“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