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 【介绍】: 五代宋初陵州贵平人,字孟文,号葆光子。少好学。游荆渚,依高从诲任从事,历保融、继冲三世,皆为幕府,累迁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宋军入荆南,以劝献三州地,太祖甚悦,授黄州刺史。博通经史,聚书校雠,工诗词,好著书。有《北梦琐言》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曾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元年(926),因梁震之荐,为荆南高季兴掌书记。累官荆南节度副使。宋建隆四年(963),劝荆南节度使高继冲降宋,宋太祖授黄州刺史。颇有治声。乾德六年(968),宰相荐其为学士,未及召而卒。生平见《新五代史》卷六九、《宋史》及《十国春秋》本传。光宪博通经史,能诗,善小词,属花间词派。其词清丽疏朗,较少脂粉之气。尤善于描绘江南风光,清新秀丽。其词五代时即广为流播,《花间集》录词60首,《尊前集》亦录23首。著作颇多,据《宋史》本传,有《荆台集》30卷、《笔佣集》3卷、《北梦琐言》30卷等。今存《北梦琐言》20卷。《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2联、词80首(其中《竹枝》、《八拍蛮》等3首已录于其诗中)。《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宋诗
孙光宪(?~九六八),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九首。
唐诗汇评
孙光宪(?-968),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初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高季兴掌书记。历事高从诲、保融、继冲三世,自支使、郎中,累官至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乾德元年(963),力劝高继冲以三州之地降宋,宋太祖授黄州刺史。卒。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抄写雠校,老而不废。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六十首。有《荆台集》、《北梦琐言》各三十卷,又有《巩湖编玩》、《笔佣集》、《桔斋集》、《蚕书》、《续通历》等,今唯存《北梦琐言》二十卷。《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
词学图录
孙光宪(约895-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花间集》称孙少监。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有笔记《北梦琐言》,词存84首,王静安辑《孙中丞词》一卷。
全唐文·卷九百
光宪字孟文。贵平人。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掌书记。累官荆南节度副使。试御史中丞。入宋授黄州刺史。乾德末卒。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引《三楚新录》
光宪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与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收书及数万卷。然自负文学,常怏怏不得志。又常慕史氏之作,自恨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交亲曰;“安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因吟刘禹锡诗曰:“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1001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端拱初为右拾遗、直史馆,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凡诏命不当者多所论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严格选举、沙汰僧尼、谨防小人得势等五事。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降知黄州,后迁蕲州卒。在官以刚直敢言称。工诗文,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全宋诗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为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乾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鉴》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为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并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为杜甫诗),已删去。
词学图录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人。宋史有传。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一四一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次年除大理评事、知长洲县。端拱二年拜右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事。为徐铉雪冤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差知单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移知扬州。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出守黄州。四年,徙蕲州,病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存)、《小畜外集》二十卷(今存七——一三卷)、《五代史阙文》一卷。另有《承明集》、《奏议集》等。《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7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元珍。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以太子中允知剡县。迁太常博士知诸暨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全宋诗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为峡州判官,迁知剡溪县、端州。皇祐四年(一○五二),侬智高陷城,坐是贬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改知诸暨县。英宗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出通判永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景祐元年举进士及第,为峡州军事判官,历淮南节度掌书记、杭州观察判官,迁太子中允、知剡县,再迁太常博士、知端州。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任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再迁司封员外郎。治平四年四月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参见王安石《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临川文集》卷九一),欧阳修《集贤校理丁君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嘉泰会稽志》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历知开封府及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元丰八年卒。著有《龙学文集》。《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授之。蹇周辅子。第进士。以泗州推官,提举江西常平,继父行盐法。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哲宗绍圣中,累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请类编元祐章牍,使缙绅之祸,无一得脱。以奉使辽国无状,黜知黄州。旋除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徽宗立,除名勒停,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刑部、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进承旨。坐事黜知汝州、苏州,谪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又坐移永州。会赦,复官中奉大夫卒。
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蹇序辰,字授之,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周辅之子。神宗朝举进士,历泗州推官、提举京西、江西常平。元丰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元祐初,改司封员外郎。周辅得罪,以序辰成其恶,降签书庐州判官。起知楚州,提点江东刑狱。绍圣中,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礼部尚书。后坐事黜知黄州,改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徽宗立,中书言其类元祐章牍,傅致语言,指为谤讪,诏除名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刑部、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进承旨。屡为言者所劾,黜知汝、苏州,谪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会赦,复官中奉大夫,遂卒。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宋史》卷三二九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67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黄实荫入仕。徽宗大观间,调相州仪曹。高宗绍兴中,历知台州、池州,政尚中和。检察六邑税籍,唯青阳税重,奏为蠲减,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议大夫致仕。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黄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谦曾孙。少从伯父实荫为假承务郎。崇宁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讼冤于朝,由是知名。调相州仪曹。建炎中,版授汝阴令。绍兴初,入监左藏库,权度支员外郎,擢江东转运判官兼随军转运副使。改知台州、徙池州,有惠政。求归,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县。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见周必大《黄公子游墓志铭》(《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0 【介绍】: 宋相州林虑人,字巨济。出身无赖。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闻金兵将至,率部南逃,沿途杀掠。建炎四年,至澧州,袭杀洞庭湖农民军领袖钟相。还屯鄂州,受宋任为蕲黄镇抚使。绍兴二年,北投伪齐。齐废归金。从宗弼攻宋,为郑州防御使,累官工、兵部尚书,河南尹,封广平郡王。海陵攻宋前夕,除南京留守卒。
全宋文·卷四四二七
孔彦舟(一一○七——一一六一),初名彦威,字巨济,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占军籍,亡命为盗,靖康初复应募入军。累官东平府钤辖、蕲黄镇抚使。绍兴二年六月叛降伪齐,从刘麟伐宋,为行军都统,改行营左总管。齐废,累知淄州。从金帅宗弼攻宋,取河南,克郑州,及攻濠州,乃为先锋。师还,累官工、兵部尚书,河南尹,封广平郡王。金正隆五年,除南京留守,次年卒,年五十五。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五五,《金史》卷七九本传,《宋史新编》卷一八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宜之。避地盐官。以父恩补右阶,监赡南军库。孝宗隆兴初,以閤门祇候使金,不屈而还。累迁太府卿兼刑部侍郎。朱熹尝师之。
全宋诗
杨由义,字宜之,开封(今属河南)人(《万姓统谱》卷四一)。高宗建炎初避地海昌,应进士举不第。馆于朱松之门,为朱熹业师。后以父恩补监赡军南库。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以閤门祗候、密院干官使金。乾道九年(一一七三)为福建路转运使(《宋史》卷一八三)。官终刑部侍郎。《咸淳临安志》卷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杨由义,字宜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父为将,从高宗南渡,家于秀州盐官。由义少事学问,曾与漕荐,不第,馆于士大夫之门者凡二十年,朱熹亦其弟子。隆兴初以閤门祗候使金,宁死不屈,全节而还,有旨换文阶。乾道、淳熙间历知黄州、建州、滁州,为福建运判、江西运副。累迁太府卿、兼刑部侍郎,卒。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二五,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范成大《入蜀记》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治先。吕本中从子。累官尚书仓部郎。得家学,与弟大伦、大猷、大同筑豹隐堂以讲学。为曾几婿,兼得其传。
高得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远。高闶子。居家孝友,恪守家法。宁宗嘉定二年知黄州,修新孔子庙,创建贡院五十余楹,士类欢奋,气象振发。
黄茂材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五八
黄茂材,字少誉,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绍兴二十四年登进士第。淳熙初知荆门军,移知兴国军。五年,坐过数收纳苗米,降两官。八年,知房州,又坐前知兴国军专事苛刻罢。著有《老子解》。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七二之三二,《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卷首叙录。
何大节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 【介绍】: 宋太平州人,字立可。宁宗庆元二年进士。累官知黄州。嘉定十四年,金人陷黄州,为敌骑拥入大江,死于赤壁矶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 【介绍】: 宋常州人,字君玉。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官通判平江府,淮西制置司参议官,知高邮军,三被言罢。累直龙图阁,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后以湖南制置副使知潭州,元兵围城,力战解围。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景定二年,贾似道疾其功,诬杀之。
全宋文·卷七九五七
向士璧,字君玉,号容堂,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绍定五年进士。历平江府通判,知安庆府、黄州、湖北安抚使兼归峡施黔镇抚使,迁大理卿,驰援合州,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后为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以退元兵功授兵部侍郎兼转运使。贾似道疾其功,景定二年捃其罪,窜死漳州。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宋史全文》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