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32 【介绍】: 金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中州集
九畴,字知几,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及数尺者,故所至有神童之目。章庙召见,问汝入宫殿中,亦惧怯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之。弱冠住太学,有声。场屋间南渡后,读书北阳山中,其诗云:“读书空山里,落月低岩幽。山鬼语夜半,怪我非巢由。”又云:“壮士半凋落,铁花绣吴钩。”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春秋》为尤长。少时有恶疾,就道士学服气数年,疾遂平。又从宛丘张子和学医,子和以为能得其不传之妙。大率知几于学也,专故所得者深。饥寒劳苦人所不能堪者,处之怡然,不以累其业也。尝为郾城张伯玉赋透光镜,钦叔传之京师,赵礼部大加赏异,贴壁间,坐卧读之。兴定末,府试经义第一,词赋第二,省试亦然,帘试以脱误下第。知几先有才名,又连中甲选,天下想望风采,虽牛童马走亦能道麻九畴姓名。正大三年,右相侯萧公赵礼部连章荐知几,可试馆职。乃赐卢亚榜第二甲第一人及第,授太祝权太常博士,应奉翰林文字。知几天资野逸,高骞自便,与人交,一语不相入,则径去不返顾,自度终不能与世合。未几,谢病去。作诗工于赋物,如夏英公篆韵,其诗云:“千状万态了不同,哭鬼号神自兹始。简如庖羲地上画,繁如神农日中市。圆如有娀乙鸟卵,方如姜嫄巨人履。倾如怒触不周山,溯如逆上蚕丛水。积如女娲石未炼,碎如昆吾瓦经毁。蚩尤旗张尾后曲,黄帝鼎成足下峙。五丈专车断禹戈,九日横天落羿矢。流漦不去龙垂髯,衔书忽来凤挽觜。方相四目辟门阙,夔牛一胫踔阶戺。貌似心猜未必然,赖君注释车南指。”及《手植桧印章》等诗可见也。字画正书八分,皆有功,诗最其所长。少时犹失持择,近诗精深峭刻,似其为人,他文不及也。明昌以来,以神童称者五人,太原常添寿四岁,作诗云:“我有一卷经,不用笔写成。展开无一字,昼夜放光明。”合河刘滋文荣六岁有诗云:“莺花新物态,日月老天公。”刘徵伯祥七岁被旨赋凤皇来仪,新恩张汉臣世杰五六岁亦召入赋元妃素罗扇画梅云:“前村消不得,移向月中栽。”其后常隐居不出,馀三人者,皆无可称道,独知几能自树立,一日名重天下,耆旧如閒閒公,且以徵君目之而不名也。壬申岁遇乱,卒,年五十。平山常仲明之子德,葬之小商桥傍近赵庄。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骏利异。尝闻人诵习契经。合爪谛听。长老良公。度为弟子。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脱万缘。力究大事。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一日阅员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即腰包。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反覆辨勘之。师如宜僚掷丸。飞舞空中。东屿甚嘉之。遂留执侍左右。师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及东屿迁净慈。师分座。表仪四众。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升座示众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而去。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陀。寻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师悯大法陵夷。孳孳诱掖。不遗馀力。尝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此第三关。最为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弗顾也。一日召门弟子曰。吾将西归矣。属后事于住持。约之裕公。沐浴更衣书偈。怡然而逝。时洪武癸丑十月也。寿八十五。腊七十。茶毗。齿睛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烂然者无算。师三坐道场。有语录若干卷。师智度冲深。机神坦迈。昼则凝坐。夜则兼修净业。真积力久。至于三际不住。觉观湛然。非言辞之可儗议。且服用俭约。不如恒僧。虽不与时俗低昂。贤士大夫。知其诚实。不事矫饰。多倾心为外护。其遇学徒。一以真率。或以事忤之。而声色不变动。出语质朴。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嗟夫。禅宗至宋季而敝。胶滞局促。无以振拔精明。使直趋觉路。横川璜公。当斯时。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杵。树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灵山付嘱。佛法号为中兴。横川之同门。有石林者。奋兴实角立东西。共斡化机。西来之道。于斯为盛。师盖石林之诸孙也。故其死生之际。光明盛大。有如此者。岂无自而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父均,母黄氏,家有积庆,照生宝之,胜摩尼珠。童年聪俊,雅慕超凡,闻人诵习经偈,便合爪谛寀。年十五,往依沙门了定于县之瑞光院。了定者,族从兄也。长老良公知为法器,即剃落为弟子。明年,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蜕万缘,誓究大乘不思议事。首谒晦机熙于杭之净慈,未契圆證。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时东屿海以石林巩正派,提倡于苏之荐严,杖锡从之,反覆勘辩,灵机响应,遂留执侍。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脩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天人之听,乃主藏室于郡之万寿。及东屿迁净慈,邀照分坐,表仪四众。元大历戊辰,始主乐清之明庆,尝集诸僧伽而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院。先是,寺以搆讼废,照谓:“讼兴在乎辨难太迫。”一处之以宽慈,绝弗与较。且曰:“我佛得无诤三昧,所以超出群品。我为佛子,可不遵其教?”众服其化。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阿育王山,由是云侣景附,不远千里。照亦善诱孳孳,不遗馀力。因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猛虎伺杀为性,何以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语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为“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澹然无虑。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诏门弟子曰:“吾将西归。”越七日,沐浴更衣,索纸书记,恬然化灭。寿八十五,历夏七十。经三日,荼毗,牙齿数珠不坏,馀成舍利罗五色烂然。是年十二月九日,葬灵骨于梦庵之后。有语录若干卷,宋文宪濂为之碑文,词甚清朗,载在私集曰《护法录》。
麻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麻漳(1471年—?),字汝清,号恒岩,山西行都司官籍大同县人。山西乡试第七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刑部观政,授官礼部主事,谪州同知,致仕。
《國語辭典》:麻子  拼音:má zi
1.因出天花而留下的痘瘢。如:「他小时候曾得过天花,所以脸上有一些麻子。」
2.脸上长有麻子的人。《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景兰江指著那一个麻子道:『这位是支剑峰先生。』」
《漢語大詞典》:柳麻子
明 末 清 初著名说书艺人 柳敬亭 的绰号。 郑逸梅 《艺林散叶》一五三四条:“以三弦拉戏最早享盛誉者,为 王玉峰 ,其时尚在 清 季,公卿争聆之,不啻 明 末之 柳麻子 说书。”
《国语辞典》:麻子不叫麻子  拼音:má zi bù jiào má zi
(歇后语)坑人。意谓脸上有坑洞的人。为骗人、陷害人的双关语。如:「这种便宜的货色居然要价那么高,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
《漢語大詞典》:白麻子
苘麻的种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凡种麻,用白麻子。” 石声汉 注:“白麻子为雄麻。”
分類:苘麻种子
《國語辭典》:乌臼(烏臼)  拼音:wū jiù
植物名。大戟科臼属,落叶亚乔木。原产热带亚洲。高二丈许,叶卵形,夏日开小黄花,子可制油,并可为肥皂、蜡烛的原料。也称为「乌桕」、「鸦舅」。
《國語辭典》:狗虱(狗蝨)  拼音:gǒu shī
动物名。一种昆虫,属有吻类。状如芝麻,寄生狗体,吸其血液。
《國語辭典》:壁虱(壁蝨)  拼音:bì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扁平,好乾燥,藏于板壁、草席缝隙间,吸人畜之血,传染疾病。也称为「蜰虫」、「臭虫」、「床虱」。
《国语辞典》:谷树皮(谷树皮)  拼音:gǔ shù pí
一种红高粱的皮。黑红色而带黑点。形容脸黑而有麻子的人。《金瓶梅》第一回:「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俗言其身上粗躁,头脸窄狭故也。」
《国语辞典》:苏子油(苏子油)  拼音:sū zi yóu
用荏胡麻子制成的油。可用来点灯,或涂饰器物。
《國語辭典》:麻脸(麻臉)  拼音:má liǎn
长麻子的脸。如:「以前医疗不发达,因天花而导致麻脸的人很多。」《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脚底下穿了一双旧尖头靴,一副大黑麻脸,两只的溜骨碌的眼睛。」
分類:麻子
麻子粥
【三藏法数】
麻子粥者,谓以黄麻子,和于米粟,煮为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