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麦橡
麦秀风摇
麦码子
麦良
麦粒肿
麦李
麦个
麦横
麦黄水
麦鸡
麦积山石窟
麦季
麦耞
麦彊
麦角
《骈字类编》:麦橡(麦橡)
博物志》:人啖麦橡,令人多力健行。
《分类字锦》:麦秀风摇(麦秀风摇)
农政全书》:若三春有雨入夏时有微风,此大有之年也。谚云:“麦秀风摇。”
分类:
《漢語大詞典》:麦码子(麥碼子)
麦草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大伙从草屋里,从公道上,从园子里,从柴火堆后面,从麦码子旁边,从四面八方,向 韩 家大院奔来。”
分類:草堆
《骈字类编》:麦良(麦良)
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昔名三睒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夺而有之,世隶大理。宪宗三年,其二十三世孙麦良内附。中统四年,以麦良为察罕章管民官。至元九年,其子麦兀袭父职。
《國語辭典》:麦粒肿(麥粒腫)  拼音:mài lì zhǒng
针眼的别名。参见「针眼」条。
《漢語大詞典》:麦李(麥李)
李的一种。尔雅·释木“痤,椄虑李” 晋 郭璞 注:“今之麦李。” 邢昺 疏:“与麦同熟,因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李﹝集解﹞引 陶弘景 曰:“李类甚多。 京口 有麦李,麦秀时熟,小而肥甜,核不入药。”
分類:郭璞邢炳
《漢語大詞典》:麦个(麥個)
麦子割下后捆成的捆子。 姚雪垠 《长夜》二五:“瞧瞧,丢麦个子也没有这么容易!” 孙犁 《白洋淀纪事·麦收》:“‘我想吃白饼。’ 二梅 撒娇说。爷爷指着院里的麦个说:‘后半天就叫你奶奶去打,先在碾子上推一点,吃一顿。’”
分類:麦子割下
《骈字类编》:麦横(麦横)
徐岳《数术记遗》:按楞伽经云,积微成一。阿耨七阿耨为一铜上尘,七铜上尘为一水上尘,七水上尘为兔毫上尘,七兔毫上尘为一羊毛上尘,七羊毛上尘为牛毛上尘,七牛毛上尘为一向中由尘,七向中由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麦横,七麦横成一指节,二十四指节为一肘,四肘为一弓。去肘五百弓为惹兰,惹据若摩竭国人一拘卢舍为五里,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一由旬计之为四十里也。
《漢語大詞典》:麦黄水(麥黄水)
指农历四五月间麦熟时节 黄河 涨水。宋史·河渠志一:“説者以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四月末垄麦结秀,擢芒变色,谓之‘麦黄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伏汛以入伏始,四月曰麦黄水,五月曰瓜蔓水。”
《骈字类编》:麦鸡(麦鸡)
尔雅翼》:鸧麋色苍如麋也。鸹鹿其声也。关西呼曰鸹鹿,山东呼曰鸧鸹,讹为错落,南人呼为鸧鸡,江东人呼为麦鸡。
《國語辭典》:麦积山石窟(麥積山石窟)  拼音:mài jī shān shí kū
地名。在甘肃省天水县东南麦积山。大部分为北朝时期的泥塑造像,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石窟因年久风化而分裂成东西两崖,壁画虽多剥落,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由现存文献来看,在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期,此窟已经开凿,且为当时佛教中心。
《高级汉语词典》:麦季  拼音:mài jì
麦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节,在各地并不一致
《漢語大詞典》:麦耞(麥耞)
即连枷。 清 曹寅 《淳化镇》诗:“緑树连村响麦耞,井泉无鹻饭无砂。”参见“ 连枷 ”。
分類:连枷
《國語辭典》:连枷(連枷)  拼音:lián jiā
用来击打谷类使壳剥落的农具。由一根长木柄和一排竹条或木条构成。也作「连耞」。
《骈字类编》:麦彊(麦彊)
《公羊传·庄公七年》:秋无麦苗。传: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而后言无苗?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据是时苗微麦彊俱遇水灾,苗当先亡。
《國語辭典》:麦角(麥角)  拼音:mài jiǎo
1.寄生于禾本科植物子房内的麦角菌菌核。外部暗紫色,里面灰白色。为麦角生物碱的来源,虽具毒素,但可为医药用,除可治偏头痛外,也是优良的催生剂。
2.煮熟的麦片。为现今流行的刨冰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