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陌韵》:赤麦(赤麦)
广志:有赤麦,赤色而肥。
《骈字类编》:蘧麦(蘧麦)
尔雅:大菊,蘧麦。疏:大菊,一名蘧麦,药草也。郭云:一名麦句姜,即瞿麦。广雅云:茈萎,麦句姜,蘧麦。按本草云: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陶注云:今出近道,一茎生细叶,花红紫赤可爱,子颇似麦,故名瞿麦。
《高级汉语词典》:菽麦不分
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漢語大詞典》:黍油麦秀(黍油麥秀)
《尚书大传》卷二:“ 微子 朝 周 ,过 殷 故墟,见麦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清 程秉钊 《琼州杂事诗》之九七:“大海西流近 越裳 ,黍油麦秀事堪伤。”
《韵府拾遗 陌韵》:窖麦(窖麦)
《齐民要术》:窖麦法:必须日曝令乾,及热埋之。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