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5,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沈驎士(世称 织帘居士 麟士 字 云祯 号 织帘先生 )
韩麒麟( 康 鲁阳男 )
陈子昂(字 伯玉 行第 大 )
孙佺(字 麟德 会稽公 )
李麟( 褒国公 德 )
苏麟陀逸之
黄麟
刘巨麟
释子邻( 麟儿、邻儿 范 名 志邻 )
沈麟
杨德邻(别称 杨德麟 )
麻麟
韩崇训(字 知礼 )
周麟之
其它辞典(续上)
程骏(字 麟驹、驎驹 宪 安丰男 )沈驎士(世称 织帘居士 麟士 字 云祯 号 织帘先生 )
韩麒麟( 康 鲁阳男 )
陈子昂(字 伯玉 行第 大 )
孙佺(字 麟德 会稽公 )
李麟( 褒国公 德 )
苏麟陀逸之
黄麟
刘巨麟
释子邻( 麟儿、邻儿 范 名 志邻 )
沈麟
杨德邻(别称 杨德麟 )
麻麟
韩崇训(字 知礼 )
周麟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4—485 【介绍】: 北魏广平曲安人,字麟驹。少孤贫,以孝称。敏而好学,师事刘炳。炳称骏能举一反三。初仕北凉,为东宫侍讲。太武帝太延五年入魏,为司徒崔浩所知,由著作佐郎累至秘书令。卒谥宪。全后魏文·卷三十二
骏字驎驹,本广平人。世居凉州。沮渠茂虔擢为东宫侍讲。太延中,凉州平,迁于京师。文成即位,拜著作佐郎,迁著作郎。为任城王云郎中令。延兴末,假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伏波将军。承明中,拜秘书令。太和九年卒,年七十二。赠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503 【介绍】: 名或作麟士。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云祯。沈虔之子。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以好学博通经史。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有所悟,作《玄散赋》,绝意仕进。屡征不就,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百余人。临终,遗嘱薄葬。有《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注《孝经》、《丧服》等。全梁文·卷四十
麟士(一作驎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宋侍中怀文族子。元嘉末,访举学士,县以应选,寻称疾归。终宋至齐,累徵不就。梁受禅,与何点同徵,又不就。天监二年卒,年八十五。(《齐书》作年八十六,今从《南史》。案,《祖德颂》云,天监癸未,盖碑文作于临卒之年也。)有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3—488 【介绍】: 北魏昌黎棘城人。景穆帝监国,为东曹主书。后参慕容白曜军事。以功官冀州刺史。白曜被杀,麒麟被征还,停滞多年。孝文帝时,拜给事黄门侍郎。寻除冠军将军、齐州刺史,在官寡于刑罚。太和十一年,因大旱上书言时弊。卒谥康。全后魏文·卷三十一
麒麟,昌黎棘城人。初为景穆太子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鲁阳男,(《北史》作渔阳男。)加仗波将军。参慕容白曜征南军事,进冠军将军、冀州刺史。孝文时,拜给事黄门侍郎,除冠军将军、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太和十二年卒,赠散骑常侍、安东将军、燕郡公,谥曰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59—700,一作661—702 【介绍】: 唐梓州射洪人,字伯玉。陈元敬子。少任侠,后苦节读书。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随武攸宜击契丹,表掌书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圣历元年以父老解职归乡,旋居父丧。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其下狱,冤死狱中。论诗标举“风骨”、“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为唐诗革新先驱。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00,一说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曾任右拾遗,后人因称“陈拾遗”。陈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睿宗文明元年(684)登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按《唐才子传》云子昂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任麟台正字。武周代唐,陈子昂上表称颂,后升任右拾遗。曾两度从军至北方边塞。武后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后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沈亚之以为段简乃受武三思指使(见《上九江郑使君书》)。生平见卢藏用《陈氏别传》,新、旧《唐书》本传。陈子昂于沿袭六朝余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除“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继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见《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之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籍《咏怀》。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4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陈子昂于唐诗有开启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韩愈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金元好问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诗注本有彭庆生《陈子昂诗注》。《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唐诗汇评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睿宗文明元年(684)登进士第,诣阙上书,拜麟台正字。武后垂拱二年从军北征,归朝,补右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以参谋从武攸宜北讨契丹,立志许国,然不为所用,眨暑军曹,军回,辞官还乡。为县令段简构陷系狱,忧愤而卒。子昂为诗提倡“汉魏风骨”,所为书疏,亦全用散体,为唐代文学风气转变之先驱。有《陈伯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全唐文·卷二百九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诣阙上书。武后奇其才。擢麟台正字。再转右拾遗。圣历初。以父老解官归侍。县令段简觊其富。因事系狱。忧愤卒。年四十三。
作品评论
后村诗话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白、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之。瀛奎律髓
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周履靖《骚坛秘语》
陈子昂初变齐梁之弊,以理胜情,以气胜辞。祖《十九首》、郭景纯、陶渊明,故立意玄远而造语精圆。《唐诗品》
唐初律体声华并隆,音节兼美,属梁、陈之艳藻,铲末路之靡薄,可谓盛矣,而古诗之流,尚阻蹊径。拾遗洗濯浮华,斫新雕朴,《感遇》诸作,挺然自树,虽颇峭径,而兴寄远矣。自馀七言诸体乃非所长,《春台》之作纯有楚声,此意寥寥,几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扬波,宗称百代,慷慨瑰奇之气,尚诡于风人之度耶?李攀龙《唐诗选序》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艺苑卮言》
陈正字陶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而天韵不及;律体时时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诗薮·内编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诗薮·内编
五言律体,极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陈、杜、沈、宋,典丽精工;王、孟、储、韦,清空闲远,此其概也。唐诗归
唐至陈子昂,治觉诗中有一世界。无论一洗偏安之陋,并开创草昧之意亦无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广大清明气象,真正风雅。唐音癸签
唐人推重子昂,自卢黄门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则云:“有才继骚雅”、“名与日月悬,韩退之则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独颜真卿有异论,僧皎然采而著之《诗式》。近代李于麟,加贬尤剧,余谓诸贤轩轾,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夥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然在唐初,自是杰出。”斯两言良为折衷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陈、杜诗体浑大,非若中晚下细小工夫,作小结果。《诗源辨体》
子昂五言近体,律虽未成,而语甚雄伟,武德以还,绮靡之习,一洗顿尽。《诗辩坻》
陈伯玉律诗,清雄为骨,绵秀为姿,设色妍丽,寓意苍远。由初入盛,此公变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构于此。原诗·内篇
盛唐诸诗人,惟能不为建安之古诗,吾乃谓唐有古诗。若必慕汉魏之声调字句,此汉魏有诗而唐无古诗矣。旦彼所谓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正惟子昂能自为古诗,所以为子昂之诗耳。《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茧斋诗谈》
子昂胸中被古诗膏液熏蒸十分透彻,才下笔时,便有一段元气,浑颢驱遣,奔赴而来。其转换吞吐,有掩映无尽之致,使人寻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晓者比。但是他见得理浅,到感慨极深处,不过逃世远去,学佛学仙耳,此便是没奈何计较。石洲诗话
子昂、太白皆疾梁、陈之艳薄,而思复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复古,太白以豪放复古,必如此乃能复古耳。若其揣摩于形迹以求合,奚足言复古乎?援鹑堂笔记
射洪风骨矫拔,而才韵犹有未充,讽诵之次,风调似未极跌荡洋溢之致。三唐诗品
骨格清凝,苍苍入汉,源于《小雅》,故有怨诽之音。《感遇》诸篇,璆然冠代,称物既芳,寄托遥远,固当仰驾阮公,俯陵左相。《幽州》豪唱,述为名言,如《河梁赠答》,语似常谈,而脱口天成,适如人意。海内文宗,非虚誉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4—759 【介绍】: 唐宗室。太宗从孙,李浚子。以父荫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历户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累擢兵部侍郎,与杨国忠同列,国忠怙权,疾之,改权礼部贡举。随玄宗幸蜀,还京,拜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褒国公。乾元初罢知政事,太子少傅。卒谥德。麟正身谨事,无所依附。好学能文,尝编聚皇朝以来制集五十卷行于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大勃律国国王。玄宗开元八年嗣王,受册。再遣大首领贡方物。二十二年,国为吐蕃所破。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天宝三载为广州南海太守,海盗吴令光等攻台州,巨麟率兵攻杀之。任广州都督时,见南海山峻水深,民不井汲,凿井四,民便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范氏。世居兖州乾封大范村。父峻朝不喜三宝。见辄唾骂之。或加欧焉。邻小字麟儿。生数岁。见僧则加敬。开元初。东都广爱寺庆修律师游岱宗。道由范氏。邻一见之。拜求出家。问曰。父母许否。对曰。不令知之。知则遭箠挞矣。师先行某且至。律师行未五里。而邻遽及之。遵洛染削。宛如宿契。十一年忽辞归宁觐。其父则丧明。其母则逝。已三载矣。然邻欲知母所在处。夜诣岳庙。敷具诵法华经。求见天齐王。王果召邻问故。邻曰。母王氏之亡已。经除服。敢问王今何所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曰。何罪。王曰。坐生和尚时食鸡卵。且取白傅头疮。邻悲号委顿。恳王原恕。曰业非他力所能免。为师计者。可即往鄮山礼阿育王塔。邻诘朝。遵途到寺。于舍利塔前。投筹膜拜。至四万数。俄闻呼邻声。仰见母在云气中。曰谢汝之力。生忉利天。特来报汝。复至关辅。以讲解得誉。肃宗时。选入内殿。善占叙。时辈靡及。诏赐紫方袍。充供奉。代宗永泰中。不空重译诸经。邻与馆职之选。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子邻姓范氏。兖州乾封大范村人也。父峻朝不喜三宝。或见桑门必加咄唾。有问其故即欲驱焉。邻生已数岁。小字邻儿。见著袈裟者则生慕羡之意。开元初东都广爱寺庆修律师游于代宗。经范氏之舍。邻一见之喜贯颜色。拜求出家。问曰。父母云何。对曰。不令堂亲知。知则遭箠挞矣。师但先去某乃影随。律师行五里间。邻已至矣。及洛寺受教之易。若甘之受和焉。染削已或名志邻。至十一年忽思二亲。辞归宁觐。其父丧明母终已三载矣。因诣岳庙求知母之幽趣。即敷坐具诵法华经。誓见天齐王为期。其夜岳神果召邻。问何故恳苦如是。邻曰。母王氏亡来已经除服。敢问大王。母今何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曰。我母何罪。王曰。生和尚时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之故。职汝之由。邻悲号委顿求王请免。曰絷縻有分放释无门。然则为法师计。请往鄮山礼阿育王塔。或可原也。邻诘朝遵途。到句章山寺叩头哀诉。五轮著地礼毕投策至四万数。俄闻有呼邻声。若蔡顺之解。望空见云气中。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故来报汝。倏然不见。邻后求解经论至于关辅间。外学兼通美声籍甚。以名僧之选。恒入肃宗内殿应奉。高其舌端精于捷对。御前口占叙述皇道。时辈靡及。敕赐紫方袍。充供奉僧。代宗即位。更崇释氏。永泰中不空重译仁王护国密严等经。邻与千福寺法崇西明寺慧静保寿寺圆寂分职證义。并良贲润文。邻莫测其终。先所礼塔今鄮山育王寺后峰之翠微。茅庵基。及井存焉。井实方池。其水碧色。缘苔泛泛。然辞人游者诗咏绝多矣。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范。兖州乾封大范村人。父峻朝。不喜三宝。或见沙门。必加咄唾。邻生已数岁。见著袈裟者。则生慕羡。开元初。东都广爱寺。庆修律师。经范氏之舍。邻一见之。喜贯颜色。拜求出家。问曰。父母云何。对曰。师但先去。某乃影随。律师行五里间。邻已至矣。及洛寺染削。至十一年。忽思二亲辞归宁觐。其父丧明。母终已三载矣。因诣岳庙。求知母之幽趣。即敷坐具。诵法华经。誓见天齐王为期。其夜。岳神果召邻。问何故恳苦如是。邻曰。母王氏。亡来已经除服。敢问大王。母今何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曰。我母何罪。王曰。生和尚时。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之故。职汝之由。邻悲号委顿。求王请免。曰絷縻有分。放释无门。然则为法师计。请往鄮山。礼阿育王塔。或可原也。邻诘朝遵途。到句章山寺。叩头哀诉。五轮著地礼毕。投策至四万数。俄闻有呼邻声。望见云气中。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故来报汝。倏然不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0 【介绍】: 宋磁州武安人,字知礼。韩重赟子。以荫补供奉官。从征河东,权知麟州。屡败西夏李继迁。以功擢西上閤门使,邠、宁、环、庆、清远军都巡检使,徙镇定、高阳关行营钤辖,屯镇州。契丹兵至威武军,崇训陈兵唐河,扼其要路,迫敌遁去。移并、代钤辖,权知并州,与大将王超袭破契丹于定州。真宗景德初,契丹兵南下,又与王超追袭至镇州。大中祥符二年,授右龙武军大将军,领韶州防御使。以本官分司西京卒。
人物简介
简介
淳化二年(991)任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