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折五鹿
 
折五鹿角
  
折群儒角
 
五鹿角折
 
岳鹿折来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朱云〉~293~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𡵙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西京杂记》卷二~077~
长安有儒生曰惠庄、闻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叹息曰栗犊反能尔邪。吾终耻溺死沟中。遂裹粮从云。云与言。庄不能对。逡巡而去。拊心谓人曰吾口不能剧谈。此中多有。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漢語大詞典》:鹿角胶(鹿角膠)
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
分類:鹿角入药
《漢語大詞典》:鹿角车(鹿角車)
兵车名。架戈、戟于车前,形同鹿角,故名。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地广则用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 李靖 用偏箱、鹿角车以擒 頡利 。”
《漢語大詞典》:鹿角霜
鹿角所制的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参见“ 鹿角胶 ”。
分類:鹿角
《漢語大詞典》:鹿角胶(鹿角膠)
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
分類:鹿角入药
《國語辭典》:鹿角菜  拼音:lù jiǎo cài
植物名。红藻类的杉苔科鹿角菜属。丛生于海滨岩石上,体有小盘状之根,丛生,茎极短,圆柱状,枝常扁圆或扁平,数回叉状向外辐射分枝。囊果隆起,球状或半球状。可供食用及藻胶原料。
《分类字锦》:著鹿角爪
梁书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杨亿诗鹿爪试银筝
分类:
《国语辞典》:鹿角画(鹿角画)  拼音:lù jiǎo huà
一种国画中画树枝的方法。取鹿角的形状,表现树枝的参差歧出、错乱有致。写秋林时常用。
《漢語大詞典》:鹿角叉
即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 明 周祈 名义考·地部:“俗谓鹿角叉,即古之行马也。” 清 伊秉绶 《谈徵·名部·鹿角叉》:“今制朝门及公府以衡木为斜好别以木交错穿之,树于门外,俗谓鹿角叉,即古之所谓行马。”
《分类字锦》:鹿角书格(鹿角书格)
南史庾易传易志性恬静不交外物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承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并赠诗曰白日清明青云辽亮昔闻巢许今睹台尚易以连理几竹翘书格报之
分类:文具
《漢語大詞典》:鹿角爪
古时弹筝用的工具。梁书·羊侃传:“有弹筝人 陆太喜 ,著鹿角爪长七寸。”亦省称“ 鹿爪 ”。 宋 杨亿 《宣曲二十二韵》:“麝脐熏翠被,鹿爪试银筝。”
分類:弹筝工具
《漢語大詞典》:齿角(齒角)
(1).指象牙与犀角或鹿角。周礼·地官·角人:“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於山泽之农。” 郑玄 注:“山泽出齿角骨物,大者犀象,其小者麋鹿。”亦泛指一般兽类的齿和角。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晋 左思 《吴都赋》:“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2).嘴边。《封神演义》第二一回:“留有吐儿名誉在,至今齿角有餘芳。”
《漢語大詞典》:鹿胶(鹿膠)
用鹿角熬的胶。周礼·考工记·弓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 郑玄 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 孙诒让 正义:“用皮谓马、鼠,用角谓鹿、牛、犀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姑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烟香自有龙麝气:“ 西洛 王迪 ,隐君子也。其墨法止用远烟、鹿胶二物,铣泽出 陈赡 之右。”
分類:鹿角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犊角茧(犢角繭)
喻指年轻人。语本后汉书·赵憙传“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唐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 宋 苏轼 《再用数珠韵赠湜长老》:“耆年日彫丧,但有犊角茧,时来窥方丈,共笑虎毛浅。”
分類: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