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鹅溪绢(鵝溪絹)
亦作“鵞溪绢”。 产于 四川省 盐亭县 鹅溪 的绢帛。 唐 代为贡品, 宋 人书画尤重之。《新唐书·地理志六》:“ 陵州 仁寿郡 ,本 隆山郡 , 天宝 元年更名。土贡:麩金、鹅溪绢、细葛。”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 少陵 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 韦郎 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 天吴 紫凤图。’”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鵞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 鹅溪 ”。 宋 苏轼 《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 黄庭坚 《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 李成 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 吴伟业 《画兰曲》:“闻道罗幃怨离索,麝煤鵞绢閒常作。”
《漢語大詞典》:鹅管(鵝管)
(1).指鹅管石。即石钟乳。 唐 杜牧 《朱坡绝句》之三:“乳肥春洞生鹅管,沼避迴巖势犬牙。” 唐 李商隐 《残雪》诗:“簷冰滴鹅管,屋瓦鏤鱼鳞。” 冯浩 笺注:“《舆地记》: 太湖 小山 洞庭 穴中有鹅管钟乳。《图经本草》:石钟乳,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如鹅翎管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石锺乳》:“炼治家又以鹅管之端,尤轻明如云母爪甲者为胜。”
(2).指笙。因笙上之管状如鹅毛管,故称。 唐 李贺 《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琦 汇解:“鹅管,谓笙上之管以玉为之,其状如鹅管。” 明 高启 《凤台曲》:“琼臺夜寒闭 嬴女 ,鹅管参差隔烟语。” 清 周亮工 《章丘追怀李中麓前辈》诗:“鹅管檀槽明月夜,百年犹按奉常歌。”
(2).指笙。因笙上之管状如鹅毛管,故称。 唐 李贺 《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王琦 汇解:“鹅管,谓笙上之管以玉为之,其状如鹅管。” 明 高启 《凤台曲》:“琼臺夜寒闭 嬴女 ,鹅管参差隔烟语。” 清 周亮工 《章丘追怀李中麓前辈》诗:“鹅管檀槽明月夜,百年犹按奉常歌。”
《骈字类编》:苍鹅(苍鹅)
元 虞集 滕昌祐蘹香睡鹅图 苍鹅惜毛羽,宛宛卧春雨。
《韵府拾遗 歌韵》:群鹅(群鹅)
白帖右军王羲之尝见山阴道士有群鹅求之邀右军书黄庭经以换遂与之
《漢語大詞典》:鹅笼(鵝籠)
见“ 鹅笼书生 ”。
《漢語大詞典》:鹅笼书生(鵝籠書生)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载: 阳羡 许彦 负鹅笼而行,遇一书生以脚痛求寄笼中。至一树下,书生出,从口中吐出器具肴馔,与 彦 共饮,并吐一女子共坐。书生醉卧,女子吐一男子。女子卧,男子复吐一女子共酌。书生欲觉,女子又吐锦帐遮掩书生,即入内共眠。男子另吐一女子酌戏。后次第各吞所吐,书生以铜盘一赠 彦 而去。情节乃据《旧杂譬喻经》改头换面而成。后用作幻中生幻,变化无常之典。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昔 东晋 时 阳羡 许彦 ,遇鹅笼书生于 绥安山 下,离奇诡变,至今人称道之。”亦省作“ 鹅笼 ”。 清 蒲松龄 《短禾行》:“世态 渔洋 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然 阳羡 鹅笼,幻中出幻,乃转辗相生,安知説此鬼者,不又即鬼耶?”
《漢語大詞典》:双鹅(雙鵝)
《晋书·五行志中》:“ 孝怀帝 永嘉 元年二月, 洛阳 东北 步广里 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此羽虫之孼,又黑白祥也。 陈留 童养 曰:‘ 步广 , 周 之 狄泉 ,盟会地也。白者,金也,国之行也。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 刘元海 、 石勒 相继乱华。”后诗文中以“双鹅”为兵乱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双鹅飞 洛阳 ,五马渡 江 徼。”
《漢語大詞典》:驾鹅(駕鵝,駕鵞)
亦作“ 驾鵞 ”。野鹅。《楚辞·东方朔〈七谏·乱辞〉》:“鸞皇孔凤日以远兮,畜鳧驾鹅。” 洪兴祖 补注引 郭璞 曰:“驾鹅,野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弋白鵠,连驾鹅,双鶬下,玄鹤加。” 明 刘寅 《金马山赋》:“鸊鵜驾鵞,晨风子规。”
《漢語大詞典》:鹅炙(鵝炙)
(1).烤鹅;烧鹅。《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2). 晋 刘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 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悦 又不答, 毅 常衔之。 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 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 唐 李商隐 《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 京口 刘生 ,方思鹅炙; 洛阳 苏子 ,已弊貂裘。” 清 吴伟业 《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2). 晋 刘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 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悦 又不答, 毅 常衔之。 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 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 唐 李商隐 《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 京口 刘生 ,方思鹅炙; 洛阳 苏子 ,已弊貂裘。” 清 吴伟业 《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漢語大詞典》:鹅眼(鵝眼)
见“ 鹅眼钱 ”。
《國語辭典》:鹅眼钱(鵝眼錢) 拼音:é yǎn qián
一种劣质的古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称为「鹅眼钱」。《宋书。卷七五。颜竣传》:「景和元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简称为「鹅眼」。
分類: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