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寡鹄(寡鵠)  拼音:guǎ hú
丧偶的天鹅。比喻失偶的妇人。唐。李商隐 圣女祠诗:「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国语辞典》:飞鹄(飞鹄)  拼音:fēi hú
天鹅的别名。参见「天鹅」条。
分类:天鹅
《國語辭典》:鹄面(鵠面)  拼音:hú miàn
形容因饥饿而憔悴瘦弱的面容。《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日与二三鸠形鹄面之小民,相为依守。」
《漢語大詞典》:鹄卵(鵠卵)
鹤之卵。形体较大。比喻大材。鵠,通“ 鹤 ”。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 鸡不能伏鵠卵。” 陆德明 释文:“鵠,本亦作鹤,同。”《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小材渠困我,持斲问 轮扁 ;大材我屈渠, 越 鸡当鵠卵。”
分類:形体大材
《漢語大詞典》:鹄山(鵠山)
黄鹄山 的省称。即今 武汉市 蛇山 。鵠,通“ 鹤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 明 丁鹤年 《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闕彦,仍就 鵠山 居。”
分類:武汉蛇山
《漢語大詞典》:鹄峙(鵠峙)
亦作“ 鵠跱 ”。 直立貌。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山鸡赋》:“形凤婉而鵠跱,羽衮蔚而緗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下瞰诸峯,近者鵠峙,远者罗列。”
分類:直立
《漢語大詞典》:鹄形(鵠形)
枯瘦貌。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飢饿者为鵠形。” 明 杨基 《桂林与蒋张二指挥观兵》诗:“燕頷将军髯似戟,鵠形俘虏面如刀。” 明 卢象升 《借本屯田鼓铸修城疏》:“臣每至一山邨,行数十里,或百餘里,但见人面鵠形之老稚,非踉蹌道旁,即展转沟壑。”
分類:枯瘦
《漢語大詞典》:鹄矶(鵠磯)
黄鹄矶 。在今 武汉市 蛇山 西北,其上有 黄鹤楼 。鵠,通“ 鹤 ”。 清 王夫之 《拟阮步兵述怀》诗:“送客游 鄂渚 ,悲吟望 鵠磯 。”
《漢語大詞典》:射鹄(射鵠)
箭靶。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闻得 沈经歷 文武全才,都来合他去射箭。 沈鍊 教把稻草扎成三个偶人,用布包裹,一写‘ 唐 奸相 李林甫 ’;一写‘ 宋 奸相 秦檜 ’;一写‘ 明 奸相 严嵩 ’。把那三个偶人做个射鵠。”《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 潘党 教他那七层坚甲,綳於射鵠之上。”
分類:箭靶
《漢語大詞典》:鹄头(鵠頭)
(1).书体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分类字锦》:栖鹄(栖鹄)
周礼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则春以功。贾疏:张皮侯者,天子三侯,用虎、熊、豹皮饰侯之侧,号曰皮侯。而栖鹄者,各以其皮为鹄名。此为鹄者,缀于中央,似鸟之栖,故云而栖鹄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鸠鹄(鳩鵠)
(1).见“ 鳩形鵠面 ”。
(2).指久饥枯瘦的人。 清 陆陇其 《答仇沧柱太史书》:“ 陇其 自待罪畿南,虽硜硜一念,可矢天日,而鳩鵠满野,犹然如故。”
分類:枯瘦
《國語辭典》:鸠形鹄面(鳩形鵠面)  拼音:jiū xíng hú miàn
形容人饥饿枯瘦,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四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也作「鸟面鹄形」。
《骈字类编》:凫鹄(凫鹄)
元 袁易 杭州道中书怀四首 其三 高歌凫鹄起,阔视水云流。
《韵府拾遗 沃韵》:李濋华月照方池赋惊夜声于凫鹄铺皓彩于蘋芷
《漢語大詞典》:鹄白(鵠白)
庄子·天运:“夫鵠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后以“鵠白”形容洁白。 宋 黄庭坚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诗之一:“极知鵠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
分類: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