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下一页
夏銮(字 鸣之 )
孙锵鸣(字 韶甫、绍甫 号 渠田、蕖田、止园、止庵 )
沈岐(字 鸣周 号 饴原、五山樵叟 )
范鸣和( 鸣琼 字 鹤生 )
景闻(字 子乾 号 鸣皋、云槎 )
张鸣珂(字 玉珊、公束 号 窳翁、窊翁、寒松老人 )
梁鸣谦(字 礼堂 )
汪鸣銮(字 柳门 号 郋亭、郇亭 )
凤鸣(字 竹冈 )
呼鸣盛
陈鸣谦
夏鸣雷
秦树声(字 宥横、晦鸣 号 乖庵 )
张凤台(字 鸣岐 )
其它辞典(续上)
周鸣鹿夏銮(字 鸣之 )
孙锵鸣(字 韶甫、绍甫 号 渠田、蕖田、止园、止庵 )
沈岐(字 鸣周 号 饴原、五山樵叟 )
范鸣和( 鸣琼 字 鹤生 )
景闻(字 子乾 号 鸣皋、云槎 )
张鸣珂(字 玉珊、公束 号 窳翁、窊翁、寒松老人 )
梁鸣谦(字 礼堂 )
汪鸣銮(字 柳门 号 郋亭、郇亭 )
凤鸣(字 竹冈 )
呼鸣盛
陈鸣谦
夏鸣雷
秦树声(字 宥横、晦鸣 号 乖庵 )
张凤台(字 鸣岐 )
人物简介
维基
周鸣鹿(?—1853年),直隶南和县人。同进士出身。官至知县,率乡勇与太平军交战身死。周鸣鹿为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张之万榜三甲进士。咸丰元年(1851年)官江西瑞昌知县。任内设立义仓,兴办学校,赈济饥民,政绩卓著。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由汉江顺流而下,侵入江西,周鸣鹿受到征召,赴省防守,募集乡勇,修缮兵械。太平军进抵望仙乡,鸣鹿率众迎击,交战三昼夜,终因弹尽援绝,战败身死。其事上闻,朝廷按例抚恤,入祀江西昭忠祠。民国《南和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 【介绍】: 清江苏上元人,字鸣之。以附生从九品发广西。咸丰间与褚汝航同在湘潭为湘军监造战船,凡器械及营制,多所手定。水师成军后,随军出战官至同知。死于城陵矶之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1901 【介绍】: 清浙江瑞安人,字韶甫,号渠田。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年末五十即罢归,主讲金陵、龙门等书院。曾劾穆彰阿为今之秦桧、严嵩。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病卒。有《止庵遗书》。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四
孙锵鸣,字韶甫,号蕖田,瑞安人。道光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重宴琼林,赐侍郎衔。有《海日楼诗文集》。维基
孙锵鸣(1817年—1901年),字绍甫,号蕖田,晚号止园、止庵,浙江瑞安县人。清朝官员、学者。孙衣言仲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一(1849年9月17日),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年未满五十即罢归,曾任苏州正谊、金陵钟山、金陵惜阴、沪滨龙门、沪滨求是等书院主讲。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岐(?—1862年),字鸣周,号饴原,别号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苏如皋人,进士出身。嘉庆五年(1800年)恩科乡试中举。嘉庆十三年(1808年),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国史馆总纂、文渊阁校理、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赞善、右春坊右庶子、正少詹事、稽查中书科事务、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左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兵部左右侍郎、紫禁城骑马、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诰授光禄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归乡,后担任扬州梅花、安定诸书院教授,与阮元、梁章钜并称“南河三老”。著有《左右修竹之居试帖》、《左右修竹居诗集》、《味蔗存草》。
人物简介
维基
范鸣和(1822年—?),原名范鸣琼,字鹤生,湖北武昌(今武汉)人。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出生。补学官弟子,与张裕钊友好,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及第,殿试已列一甲前十名,唱名时,称范鸣琼为“万民穷”,道光蹙眉,谕将此卷移置三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同治元年张之洞赴京参加会试,范鹤生时任考官,对他的考卷极力推荐。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升验封司员外郎。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分发江西道员等。卒年不详。
人物简介
维基
景闻(1827年—?),字子乾,号鸣皋,一号云槎,谟尔启特氏,蒙古镶黄旗人。道光己酉举人,咸丰壬子进士。后任户部郎中,四川顺庆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9—1908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咸丰十一年拔贡。历官江西德兴知县、义宁知州。工诗词骈文。有《寒松阁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七
张鸣珂,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窊翁,嘉兴人。咸丰辛酉拔贡,历官义宁知州。有《寒松阁集》。词学图录
张鸣珂(1829-1908) 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又号寒松老人。嘉兴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官新建知县,任满告归养。复出为德化、德兴知县。官至义宁知州。以事罢官。晚以鬻文生。骈文树骨庾信、徐陵,取材杨炯、骆宾王。诗上溯王维,沿波钱起,以格韵真切取胜。有《寒松阁集》、《寒松阁词》、《寒松阁谈艺录》。
人物简介
维基
梁鸣谦(1826年—1877年),字礼堂,福建闽县人。中国清朝官员。咸丰九年(1859年)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因母年老乞归。后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幕僚,并随其一同前往台湾。梁鸣谦曾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具体年代不详。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中,至今尚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7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柳门,号郋亭。同治四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总理衙门行走。因主张巩固帝位,以奏对离间罪革职。还乡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维基
汪鸣銮(1839年—1907年),字柳门,号郋亭,一号郇亭,安徽休宁人,寄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进士出身,清末政治人物、藏书家,碑帖名家,“翁门六子”之首。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授光禄大夫。甲午战争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福建台湾省。与翁同龢分别奔走各国使节处以期废止割地条款,但最终未成。于养心殿召对之间,言语为太监探知,密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之大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旨,以离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为名,革差,永不叙用。罢归杭州书院教席,在杭州训诂精舍和敷文书院讲学。曾出赀在桑梓地汪村(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坑口乡)修复历经明清两朝的“汪家花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葬于花山。罢归后,侨居苏州。其苏州居所建有藏书楼“万宜楼”,上下三层,中有庭院,用转辘以取书。藏书印有“万宜楼藏善本书记”。编有《万宜楼善本书目》1册,收有宋本13种,元本12种,明本、抄本、批校本、稿本数百种,皆为善本。著有《万宜楼诗录》2卷(稿本)、《郋亭诗》1卷(稿本)、《汪柳门稿》(同治12年刻本)、《能自强斋文稿》。
人物简介
维基
凤鸣(1840年—1900年),字竹冈,富察氏,恪僖公费雅斯哈七世孙,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凤鸣是同治壬戌科举人,十三年甲戌科二甲进士, 然后授翰林院编修。于光绪十六年年由内阁学士升理藩院左侍郎, 十九年又年工部左侍郎,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等职。凤鸣档案显示他是正黄旗满州第一参领第十六佐领书润佐领下人,该世管佐领最初由其八世祖本科理管理(本科理和镶黄旗沙济富察氏即乾隆富察皇后祖上同族),后由本科理子嗣敦拜、济席哈、费雅思哈等世袭管理,家族先后一等子一等男爵,曾非常显赫,如有富察素丹、富察贝和诺等。凤鸣父瑞成、族堂伯成明,从堂兄弟凤冈、凤纪。其侄孙祥楙在晚清陆军贵胄学堂记载为祥楙是满洲书润佐领下人,曾祖成明世袭一等男爵头等侍卫 祖凤纪世袭一等男爵原任杀虎副将 本生祖凤冈世袭骑都尉加云骑尉兼恩骑尉原任山东城守营参将 父连兴世袭一等男爵兼公中佐领 本生父文海世袭骑都尉加云骑尉兼恩骑尉二等侍卫。此支佐领下人其它姓氏的清末高官者有宁古塔副都统容山(那拉氏)、昌陵总管文山(伊尔根觉罗氏)。
人物简介
维基
呼鸣盛,陕西省绥德直隶州清涧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03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18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陈鸣谦,广东省广州府三水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14名。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Henri Havret(1848—1901) 清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法国人。同治十三年来华,初在上海徐家汇攻读神哲学,后升神父,旋教授哲学、神学。光绪九年在松江、翌年至海门传教。十四年,任安徽会长。二十年,任徐家汇会院院长,创办刊物《汉学丛书》。二十四年,因病回法医治。后以病重于二十六年,返抵上海,卒。著有《景教碑考》。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秦树声,字宥横,一字晦鸣,号乖庵,固始人。光绪丙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召试经济特科,历官广东提学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凤台(1857年—1925年),字鸣岐,河南安阳崇义村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张凤台生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历任直隶省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吴桥县、束鹿县知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长春府知府候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巡抚唐绍仪举授为长白府设治委员。长白设治公所设立以后,张凤台担任第一任知府衔设治委员,任职一年零七个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定长白山的塔甸为治所,宣统元年一月(1909年)署理公务。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张凤台自设治委员职位上离任。任内他向徐世昌提出了《善后十策》(又称《筹边十策》),即:此后他担任奉天省兴京府(今新宾县)知府。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河南省内务司长、民政长、参政院参政。民国九年(1920年)担任河南省省长,任内撰写了《鹿岩乡土志》,创办了河南通志局并自任总裁,还督修了《林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张凤台在河南安阳病逝,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