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65
典故
66
词典
643
佛典
18
其它
438
共1165,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鸣鞘
凰鸣
山鸣
鸣鼍
莺鸣
鸣环
琴鸣
鸣沙
鸣剑
龙鸣
鹳鸣
鸣磬
上鸣
鸣和
耳鸣
《國語辭典》:
鸣鞘(鳴鞘)
拼音:
míng qiào
挥鞭作声。唐。
李白
〈
行行游且猎篇
〉诗:「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宋。
张孝祥
〈
浣溪沙。霜日明霄
〉词:「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分類:
挥动
鞭梢
发声
《韵府拾遗 庚韵》:
凰鸣(凰鸣)
禽经:凤鸣喈喈,凰鸣啾啾。
分类:
凰鸣
《骈字类编》:
山鸣(山鸣)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途中作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
唐 灵一
静林精舍
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
《漢語大詞典》:
鸣鼍(鳴鼉)
(1).鼍鼓的响声。 唐
薛能
《吴姬》
诗之八:“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
诗:“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鼉。”
(2).敲击鼍鼓。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
:“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鸣鼉,壮其神也。” 宋
黄庭坚
《寄袁守廖南卿》
诗:“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鼉。”
(3).鼍鼓。
《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僕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鼉,纵八阵,骋英雄。”
分類:
敲击
鼍鼓
响声
《骈字类编》:
莺鸣(莺鸣)
魏晋 张华
答何劭诗三首 其一
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
南北朝 宗懔
早春诗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分类:
莺鸣
《漢語大詞典》:
鸣环(鳴環)
(1).指身上佩带的环珮碰击有声。 南朝 梁 王淑英 妇
《赠答》
诗:“妆铅点黛拂轻红,鸣环动珮出房櫳。”
(2).古人衣带上所系的环形佩玉。 唐
崔颢
《卢姬篇》
:“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珮玉生光辉。”
(3).指出任外使的官员回归朝廷。 明
唐顺之
《奉敕视军情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
:“建牙责重,敢忘枕甲於师中,恋闕情深,犹冀鸣环於门下。”
分類:
出任
身上
衣带
带上
佩带
外使
官员
回归
环形
朝廷
有声
佩玉
《骈字类编》:
琴鸣(琴鸣)
唐 李白
杂曲歌辞 悲歌行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唐 卢仝
新蝉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唐 朱庆馀
赠道者
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
《國語辭典》:
鸣沙(鳴沙)
拼音:
míng shā
1.县名。参见「鸣沙县」条。
2.山名。参见「鸣沙山」条。
分類:
山名
地名
水下
滚动
鸣响
甘肃
沙砾
中卫
敦煌
东西
公里
《漢語大詞典》:
鸣剑(鳴劍)
(1). 晋
王嘉
《
拾遗记·颛顼
》
:“﹝ 顓頊 ﹞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
《
后汉书·臧宫传论
》
:“ 臧宫 、 马武 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於 伊吾 之北矣。”
(2).抚剑。 宋
范成大
《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将及幕属饮清心堂观晚菊分韵得譟暮字》
:“分弓 滴博 平,鸣剑 伊吾 小。”
分類:
抚剑
《漢語大詞典》:
龙鸣(龍鳴)
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语出
《
太平御览
》
卷三四三引
《世说》
:“ 王子乔 墓在 京陵 , 战国 时人有盗发之者,覩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 唐
李峤
《宝剑篇》
:“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唐
李白
《独漉篇》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参见“ 剑龙 ”。
分類:
中作
鸣声
《國語辭典》:
剑龙(劍龍)
拼音:
jiàn lóng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墓中有一宝剑,盗者欲取时,剑作龙鸣虎吼,使盗者不敢近。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兵部。剑》。后指宝剑的神灵。唐。
李贺
〈
吕将军歌
〉:「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2.动物名。古代的爬虫动物,属晚侏罗世披甲恐龙类。体大,头小,短颈,四肢著地,前肢比后肢短,致背部弓起。是由两足行走类型演化而来,回复至四足行走的姿态。背部有两列三角形的大骨板,可保护脊椎骨和脊髓。尾部有四支骨质刺状体,可用以禦敌。
分類:
爬行动物
龙类
诗文
《漢語大詞典》:
鹳鸣(鸛鳴)
(1).
《诗·豳风·东山》
:“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鸛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郑玄 笺:“鸛,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於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於室也。”后用为典故,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 汉 王粲
《从军诗》
之二:“哀彼 东山 人,喟然感鸛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
:“岂初征之惧对,冀鸛鸣之在垤。”
(2).谓天将雨。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苦不雩恐为灾判》
:“虽蓐收之戒序,雩亦何伤?冀有闻於鸛鸣,庶无虑於狼顾。”
分類:
因天
征夫
担忧
《漢語大詞典》:
鸣磬(鳴磬)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
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
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分類:
发声
《骈字类编》:
上鸣(上鸣)
唐 马戴
广陵曲
上鸣间关鸟,下醉游侠儿。
《漢語大詞典》:
鸣和(鳴和)
鸣声谐和的车铃。
《
文选·陆机〈前缓歌声〉
》
:“羽旗栖琼鑾,玉衡吐鸣和。” 李善 注:“ 郑玄
《
周礼
》
注曰:‘鑾、和,皆以金为铃也。’ 应劭
《
汉书
》
注曰:‘鑾在軾,和在衡。’”
鸣声应和。 明 赵于礼
《溉园记·中秋烧香》
:“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三生
》
:“方将施刑, 兴 不满志,戛然大号;两墀诸鬼,万声鸣和。”
分類:
鸣声
声应
应和
谐和
车铃
《國語辭典》:
耳鸣(耳鳴)
拼音:
ěr míng
病名。外界无声音来源,患者自己感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声响,称为「耳鸣」。多由贫血、疲劳或神经系统的疾病所引起。
分類:
中作
耳鸣
由中
中耳
内耳
神经系统
疾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