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屑韵》:鸡血(鸡血)
汉书天文志:始皇之时,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
《骈字类编》:鸡雉(鸡雉)
史记屈原传: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雉翔舞。 易林:鸡雉失雏,常畏狐狸。 名画记:冯绍正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觜眼、脚爪毛彩俱妙。
《骈字类编》:鸡㙡(鸡㙡)
广菌谱:鸡㙡蕈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
《骈字类编》:鸡兔(鸡兔)
南部新书:鸡兔算,国史谱纪之尚不明。上下头,下下脚,脚即折半下。见头除脚,见脚除头。上是鸡,下是兔。
《骈字类编》:鸡首(鸡首)
唐书百官志: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䌽盘,维以绛绳,击扛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坊小儿得鸡首者,官以钱购,或取绛幡而已。
《韵府拾遗 愿韵》:鸡嫩(鸡嫩)
陈造诗:杯盘顿顿家鸡嫩,翁媪呜呜社酒香。
《漢語大詞典》:斗鸡台(鬥鷄臺)
亦作“鬭鸡臺”。 见“ 斗鸡臺 ”。
《國語辭典》:斗鸡台(鬥雞臺) 拼音:dòu jī tái
地名。位于四川省灌县城西。相传李冰作蜀太守时,见两鸡争粟食,粟落石罅中,一鸡放弃,一鸡坚持到底,向石罅猛啄,历经多时,终将石罅啄穿,饱食而去。李冰由此体悟有志竟成之理,引导百姓,开辟渠道,平治洪水。功成后,特建斗鸡台以纪念之。也称为「斗犀台」。
《韵府拾遗 齐韵》:二鸡(二鸡)
魏书宋世景传:发奸摘伏。有若神明。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世景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