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握灵蛇
   
觅明珠
 
灵蛇吐
 
握蛇珠
 
报恩鳃
 
报恩蛇
  
抱灵蛇
   
灵蛇报
 
灵蛇满袖
 
灵珠报
 
明珠吐著
   
报恩蛇珠
 
隋掌明月
 
随侯蛇珠
 
随掌夜光

相关人物
曹植


《搜神记》卷二十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水经注疏》卷三十一〈涢水〉~264~
《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例句

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谒金门。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

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孟郊 答友人

顾兔云初蔽,长蛇谁与勍。 孙纬 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

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 崔备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张说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沈佺期 移禁司刑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独孤绶 投珠于泉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白居易 放鱼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何似双琼英,英英曜吾手。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罗隐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典故 
暴泥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
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龙门。

例句

从来暴泥久,今日脱泉初。 姚康 赋得巨鱼纵大壑

门前下客虽弹铗,溪畔穷鱼且曝腮。 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

湘燕皆舒翼,沙鳞岂曝腮。 钱起 中书遇雨

典故
宣城畏曝鳃

相关人物
谢朓

参考典故
曝鳃


《昭明文选》卷三十南朝齐·谢玄晖(朓)《观朝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例句

始信宜城守,乘流畏曝腮。 钱起 窃秋对雨

《國語辭典》:鳃鳃(鰓鰓)  拼音:xǐ xǐ
忧愁恐惧的样子。《汉书。卷二三。刑法志》:「故虽地广兵彊,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己也。」
《漢語大詞典》:曝鳃(曝鰓)
亦作“ 曝腮 ”。 后汉书·郡国志五“﹝ 交趾郡 ﹞ 封谿 建武 十九年置” 刘昭 注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有隄防 龙门 ,水深百寻,大鱼登此门化成龙,不得过,曝鳃点额,血流此水,恆如丹池。”后以喻挫折、困顿。南齐书·王僧虔传:“经涉五朔,踰歷四晦,书牘十二,接覲六七,遂不荷润,反更曝鳃。”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入穽方摇尾,迷津正曝腮。”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一夕 瀍 洛 空,生灵悲曝腮。” 元 方回 《寄题赵高士委顺山房》诗:“红尘回首即 蓬莱 ,辛苦 龙门 枉曝鳃。”
分類:挫折困顿
《漢語大詞典》:暴鳃(暴鰓)
同“ 曝鳃 ”。 南史·何敬容传:“且暴鳃之鱼,不念杯酌之水;云霄之翼,岂顾笼樊之粮。” 明 张居正 《送杨孝廉下第归》诗:“因歌 蜀 道愁征骑,还向 龙门 叹暴鳃。”
《漢語大詞典》:鱼鳃(魚鰓)
亦作“ 鱼腮 ”。亦作“ 鱼顋 ”。 鱼的呼吸器官。多为羽毛状、板状或丝状,用来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 宋 惠洪 《秋晚同超然山行》诗:“高秋霜叶鱼顋赤,落日远山螺髻青。” 元 黄庚 《江景》诗:“寒生雁背天将雪,冷人鱼鳃水欲氷。”《水浒传》第十七回:“众做公的都面面相覷,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尽无言语。”
《漢語大詞典》:陪鳃(陪鰓)
(1).鸟羽奋张貌。文选·潘岳〈射雉赋〉:“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鳃。” 徐爰 注:“陪鳃,奋怒之貌也。” 唐 韩偓 《从猎》诗之三:“蹀躞巴陵骏,陪鳃碧野鸡。”一本作“ 毰毸 ”。
(2).精神奋发貌。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狂教诗硉矹,兴与酒陪鳃。”
《漢語大詞典》:鼓鳃(鼓鰓)
(1).鱼类鼓动两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或鼓鳃而湍跃,或掉尾而波旋。”宋书·周朗传:“岂可欲以殞海之鬐,望鼓鳃於竖鳞之肆。”
(2).借指游鱼。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覩腾翰之頏頡,视鼓鳃之往还。”
《漢語大詞典》:潜鳃(潛鰓)
水底之鱼。文选·张协〈七命〉:“潜鳃骇,惊翰起。” 李善 注:“ 苏林 汉书注曰:鳃,音鱼鳃。今呼鱼谓之鳃,犹呼车以为軫也。”
分類:水底
《漢語大詞典》:丹鳃(丹鰓)
赤色的鱼鳃。指赤色的鱼。 晋 张协 《七命》之七:“頳尾丹鳃,紫翼青鬐。” 唐 高瑾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閒关黄鸟,瀺灂丹鳃。”
分類:赤色鱼鳃
《骈字类编》:双鳃(双鳃)
李白詶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诗:双鳃呀呷鬐鬣张,蹳剌银盘欲飞去。
《分类字锦》:藻翰陪鳃(藻翰陪鳃)
潘岳射雉赋: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鳃。注:赩赫,赤色。猊陪鳃,奋怒之猊也。
分类:
《国语辞典》:曝鳃龙门(曝鳃龙门)  拼音:pù sāi lóng mén
鱼头露出水面,仰望黄河上的龙门而不得上。《太平御览。卷四○。地部。龙门山》:「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鳃龙门』。」后比喻处境困顿或应试落第。也作「暴腮龙门」、「曝腮龙门」。
《国语辞典》:瓣鳃类(瓣鳃类)  拼音:bàn sāi lèi
动物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生活在水中,外有介壳,鳃部如花瓣。多数具有像斧头形状的肌肉,称为「斧足」,可藉由斧足的伸缩带动身体移动。如蛤蜊、蚌、牡蛎等。也称为「斧足类」。
《漢語大詞典》:报恩珠(報恩珠)
(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辛 氏《三秦记》:“ 昆明池 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 汉武帝 ,求去钩。 帝 明日戏於池,见大鱼衔索, 帝 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 帝 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 汉皇 虚沼上,容有报恩珠。”
(2).即隋珠。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啣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参见“ 报珠 ”。
分類:报恩为报
《漢語大詞典》:报珠(報珠)
相传 隋侯 见大蛇伤断,为敷药救治,后蛇衔明月珠相报。见《淮南子·览冥训》 高诱 注。后用为报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漢語大詞典》:汉东珠(漢東珠)
即 隋 珠。 清 顾炎武 《松江别诸友人》诗:“欲将方寸报,惟有 汉 东珠。”
《漢語大詞典》:蛇珠
亦作“虵珠”。
(1).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唐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
(2).蛇吐之珠。谓贱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 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长蛇(長蛇)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
(3).喻指贪残凶暴者。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参见“ 封豕长蛇 ”。
(4).古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五:“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以备百戏。”
(5).指 长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诸王自述》:“夫 长江 者,古号为长蛇, 湖北 为头, 安省 为中,而 江 南为尾。”
《國語辭典》:封豕长蛇(封豕長蛇)  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比喻贪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也作「封豨修蛇」。
分類:长蛇贪暴
《國語辭典》:隋珠  拼音:suí zhū
比喻珍贵的宝物。参见「隋侯之珠」条。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僮仆六千,姬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随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传说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贵的物品。参见「隋侯之珠」条。《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听。」
分類:宝珠
《漢語大詞典》:随珠(隨珠)
见“ 随侯之珠 ”。
《國語辭典》:随侯之珠(隨侯之珠)  拼音:suí hóu zhī zhū
古代传说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贵的物品。参见「隋侯之珠」条。《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听。」
分類:宝珠
《漢語大詞典》:灵蛇(靈蛇)
(1).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
(2).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 唐 薛能 《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 灵蛇珠 ”。
(3).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胸中藏有锦绣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龙文已远,轻图剸兕之功;鱼目滥持,自拟灵虵之色。”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高谈辩飞兔,摛藻握灵蛇。”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他只为胸藏啸虎,手握灵蛇,岂肯老死田间牖。”
(5).敬称妇女所怀之胎。 宋 晁补之 《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 瑶池 。”参见“ 珠胎 ”。
(6).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再和阮亭韵》词:“粧成谁见灵蛇样,分咐与百花閒赏。” 清 叶舒崇 《浣溪沙·孤山别墅有感》词:“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綰髻学灵蛇。”参见“ 灵蛇髻 ”。
《漢語大詞典》:灵蛇珠(靈蛇珠)
相传 春秋 时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 黄宗羲 《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 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
《國語辭典》:珠胎  拼音:zhū tāi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唐。张说〈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诗:「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改。」后比喻妇人怀孕。如:「珠胎暗结」。
《國語辭典》:灵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