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魔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即阎王。(参见:阎罗琰魔各)
(天名)即阎王。(参见:阎罗琰魔各)
阎魔卒
【佛学大辞典】
(异类)呵责堕狱罪人之狱卒也。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欣悦他苦者,死为琰魔卒。
【佛学常见辞汇】
呵责堕落地狱的罪人的狱卒。
(异类)呵责堕狱罪人之狱卒也。心常怀忿毒,好集诸恶业,欣悦他苦者,死为琰魔卒。
【佛学常见辞汇】
呵责堕落地狱的罪人的狱卒。
蕴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魔之一。(参见:四魔)
【佛学常见辞汇】
四魔之一。
【三藏法数】
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三藏法数】
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著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术语)四魔之一。(参见:四魔)
【佛学常见辞汇】
四魔之一。
【三藏法数】
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三藏法数】
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著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四魔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魔)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见智度论五,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指贪瞋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是。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 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 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
三、死魔 死者谓四大分散,夭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
四、天魔 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死魔〕,死者,谓四大分散,夭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也。)
(名数)(参见:魔)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见智度论五,义林章六本。
【佛学常见辞汇】
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指贪瞋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是。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 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 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
三、死魔 死者谓四大分散,夭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
四、天魔 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死魔〕,死者,谓四大分散,夭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也。)
觉魔子
【佛学大辞典】
(杂名)西藏新志中曰:「藏民笃信佛教。所生子女,出家者居多数。男子为喇嘛,女子为觉魔子,犹如比丘尼。其数当以五六万计,即豪富如噶布伦,家拥巨资。其女子亦为觉魔子。」
(杂名)西藏新志中曰:「藏民笃信佛教。所生子女,出家者居多数。男子为喇嘛,女子为觉魔子,犹如比丘尼。其数当以五六万计,即豪富如噶布伦,家拥巨资。其女子亦为觉魔子。」
释魔梵
【佛学大辞典】
(天名)此为天中之三大主。智度论十曰:「四天中有三大主:释提婆那民二处(四王忉利)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梵天王为主。」
(天名)此为天中之三大主。智度论十曰:「四天中有三大主:释提婆那民二处(四王忉利)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梵天王为主。」
魔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魔罗Ma%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旧译之经论,作磨,梁武改为魔字。婆沙论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中略)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智度论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馀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慧琳音义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碍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佛学次第统编】
三魔 烦恼、五阴、生死。
四魔 三魔、加天魔。
八魔 四魔、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
十魔 蕴、乃至菩提法智。
三魔 善知识、三昧、菩提心。
五魔 天、罪、行、恼、死。
五阴魔 色、受、想、行、识。
色阴魔十 出碍、乃至变形。
受阴魔十 悲悯、乃至爱欲。
想阴魔十 怪鬼、乃至天眷。
行阴魔十 无因、乃至涅槃。
识阴魔十 冥谛、乃至独伦。
二类魔 界内、界外。
界内魔十 精灵、乃至心念。
界外魔十 三昧、乃至果位。
【俗语佛源】
「魔」是梵语mara(魔罗)的省音。原来译作「磨」,梁武帝认为「字宜从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等,亦作「恶魔」。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或「魔障」。经中关于「魔」的讲法很多,主要有「四魔」为障:一是「烦恼魔」,即贪、嗔、痴等。二是「五阴魔」即种种身心烦恼。三是「死魔」,即生死无常的威胁,四是「天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叫「魔波旬」(marapapiyas),意译为「恶障」。据说他经常率领魔众到人间去破坏佛法。释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树下降伏了魔波旬率领的魔军。《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魔」的描写都源于佛经。后来,用「魔」、「魔鬼」泛指一切恶徒邪术,也引申指神奇之事,如「魔术」等。(李明权)
(术语)梵语,魔罗Ma%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旧译之经论,作磨,梁武改为魔字。婆沙论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中略)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智度论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馀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慧琳音义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碍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佛学次第统编】
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其眷属为魔民魔人。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馀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佛学次第统编】
三魔 烦恼、五阴、生死。
四魔 三魔、加天魔。
八魔 四魔、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
十魔 蕴、乃至菩提法智。
三魔 善知识、三昧、菩提心。
五魔 天、罪、行、恼、死。
五阴魔 色、受、想、行、识。
色阴魔十 出碍、乃至变形。
受阴魔十 悲悯、乃至爱欲。
想阴魔十 怪鬼、乃至天眷。
行阴魔十 无因、乃至涅槃。
识阴魔十 冥谛、乃至独伦。
二类魔 界内、界外。
界内魔十 精灵、乃至心念。
界外魔十 三昧、乃至果位。
【俗语佛源】
「魔」是梵语mara(魔罗)的省音。原来译作「磨」,梁武帝认为「字宜从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等,亦作「恶魔」。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或「魔障」。经中关于「魔」的讲法很多,主要有「四魔」为障:一是「烦恼魔」,即贪、嗔、痴等。二是「五阴魔」即种种身心烦恼。三是「死魔」,即生死无常的威胁,四是「天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叫「魔波旬」(marapapiyas),意译为「恶障」。据说他经常率领魔众到人间去破坏佛法。释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树下降伏了魔波旬率领的魔军。《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魔」的描写都源于佛经。后来,用「魔」、「魔鬼」泛指一切恶徒邪术,也引申指神奇之事,如「魔术」等。(李明权)
治魔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凡治魔障者,或念三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證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
(修法)凡治魔障者,或念三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證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
魔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魔所生之子也。又子者指物之称,直谓魔为子也。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曰:「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碧岩四则评唱曰:「他南方魔子,便说即心是佛。」
(杂语)魔所生之子也。又子者指物之称,直谓魔为子也。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曰:「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碧岩四则评唱曰:「他南方魔子,便说即心是佛。」
魔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向人界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为魔王,教化众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告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的名字叫做波旬,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
(天名)天魔中之王也。即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主。彼常率眷属向人界为佛道之障碍,其名谓之波旬。但从大乘之法门言之,则深位之菩萨,以大方便力现为魔王,教化众生也。楞严经六曰:「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告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的名字叫做波旬,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
魔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恶魔之天神也。居于欲界之顶上,称为他化自在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恶魔所住的天界,即欲界顶上之他化自在天。
(天名)恶魔之天神也。居于欲界之顶上,称为他化自在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恶魔所住的天界,即欲界顶上之他化自在天。
魔女
【佛学大辞典】
(异类)魔界之女人也。楞严经六曰:「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异类)魔界之女人也。楞严经六曰:「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魔民
【佛学大辞典】
(杂语)魔界之民众也。
(杂语)魔界之民众也。
魔旬
【佛学大辞典】
(异类)Ma%ra pa%pi^yas(N。sg。m。pa%piya%n),魔波旬之略。
(异类)Ma%ra pa%pi^yas(N。sg。m。pa%piya%n),魔波旬之略。
魔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为魔戒。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起于魔檀,为有报故。持于魔戒,邀利养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
(术语)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为魔戒。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起于魔檀,为有报故。持于魔戒,邀利养故。」
【佛学常见辞汇】
谓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
魔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魔道之忍行也。如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中略)行于魔忍,为畏他故。」
(术语)魔道之忍行也。如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为魔所使,(中略)行于魔忍,为畏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