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墨子悲
 
泣素丝
  
墨子悲丝
  
丝色随染异
 
素丝涕
 
素丝易变
 
墨翟泣髭
 
泣练丝
 
素丝堪悲

相关人物
墨子


《墨子》卷一〈所染〉~0~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吕氏春秋》卷二〈仲春纪第二·四曰当染〉~95~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舍之相合,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鸟不干防者,虽近弗射;其当道,虽远弗释。酤酒而酸,买肉而臭,然酤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以诈应诈,以谲应谲,若披蓑而救火,毁渎而止水,乃愈益多。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钧也。尧、舜、禹、汤,法籍殊类,得民心一也。圣人者,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涔则具擢对,旱则修土龙。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举坐而善。

例句

素丝易染髭难染,墨翟当年合泣髭。 刘驾 白髭

主人雕盘盘素丝,寒女眷眷墨子悲。 司空曙 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

典故
春风不染髭须
 
须何用染


《欧阳修全集·近体乐府》卷三〈圣无忧〉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典故 
米嘉荣
 
染髭藏老

相关人物
米嘉荣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唱得梁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旧人唯有米嘉荣】【旧人难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近来年少轻先辈】【近来时世轻前辈】【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一别嘉荣三十载,忽闻旧曲尚依然。如今世俗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少年】。
典故
灵王出髭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脩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

例句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髭须(髭鬚)  拼音:zī xū
生在嘴边的短毛。《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下颏上真个一根髭须也不曾生,且是标致。」《儒林外史》第一回:「为头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净面皮,三绺髭须,真有龙凤之表。」
分類:髭须胡子
《骈字类编》:白髭
唐 李嘉祐 元日无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遗冉从弟补阙纾 白髭空受岁,丹陛不朝天。
唐 周贺 寄宁海李明府 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
唐 徐铉 春尽日游后湖赠刘起居 今朝湖上送春归,万顷澄波照白髭。
宋 王禹偁 贺毕翰林 银台晓入批丹诏,铜镜秋开镊白髭。
《漢語大詞典》:吟髭
诗人的胡须。 唐 杜荀鹤 《乱后再逢汪处士》诗:“笑我於身苦,吟髭白数茎。” 元 乔吉 《折桂令·拜和靖祠》曲:“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弹指歌诗。” 明 杨慎 《题秋江远眺图》诗:“老倦捫萝与攀葛,倚阑独把吟髭捋。” 清 郑燮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隔岸微闻寒犬吠,几拈吟髭更漏长。”
分類:诗人胡须
《漢語大詞典》:霜髭
(1).白须。 唐 方干 《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 清 厉鹗 《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
(2).指胡须变白。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分類:白须胡须
《漢語大詞典》:撚髭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説,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踁走,较捻髭呕血、笔塚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捻髭之际,大约口内吟哦,皆同説话。”参见“ 捻鬚 ”。
《漢語大詞典》:捻须(撚鬚)
谓推敲诗句而捋须吟哦。语出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鬚吟喜雪。”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捻鬚觅句得佳趣,忘齿论交到少年。”
《漢語大詞典》:摘髭
摘取髭须。喻轻而易举。语出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筠用前韵见赠》:“连年摘髭取科第,射策彤庭语惊众。”
《漢語大詞典》:髭髯
胡须。周书·杨忠传:“ 忠 美髭髯,身长七尺八寸。” 宋 邹浩 《临江仙》词:“闻説度牒朝夕到,并除頷下髭髯。” 清 戴名世 《〈北行日记〉序》:“而陆行当严寒,手足皆僵如痿痺,冰结於髭髯,冷气彻骨。”
分類:胡须
《漢語大詞典》:髭发(髭髮)
须发。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党事之兴, 馥 名在捕中, 馥 乃髠髭髮,易姓名,匿迹远窜,为人佣赁。”《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狱主报言:‘门外有一三宝,剃除髭髮,身披法服,称言是儿,故来访看。’” 宋 林逋 《送史殿省典封州》诗:“髭髮柂分白,旌旗瘴减红。”
分類:须发
《漢語大詞典》:髭发(頿髮)
胡须和头发。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哀帝 建平 三年十月, 汝南 西平 遂阳乡 柱仆地,生支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頿髮,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
《漢語大詞典》:赤髭
亦作“ 赤頿 ”。 指有道僧人。 清 厉鹗 《雪后宝石山》诗之二:“塔院微鐘断烟火,耐寒犹有赤髭僧。”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八:“赤頿争赴集,白足竞駢闐。”参见“ 赤髭白足 ”。
分類:有道
《漢語大詞典》:赤髭白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陀耶舍:“ 舍 ( 耶舍 )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 赤髭毗婆沙 。”又《神异下·释昙始》:“ 始 ( 曇始 )足白於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后以“赤髭白足”泛指有道行的僧人。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引:“备将迎者皆赤髭白足之侣。” 宋 陈师道 《送伦化主》诗:“赤髭白足可怜生,躡蹻担囊壮此行。”
《漢語大詞典》:鬓髭(鬢髭)
犹须发。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至 贞元 十七年,方薙鬢髭。翌日遽讲所习《湼槃经》。”
分類:须发
《漢語大詞典》:悲素丝(悲素絲)
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漢語大詞典》:悲丝(悲絲)
(1).悲哀的弦乐声。 唐 杜甫 《促织》诗:“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巫娥传意託悲丝,鐸语琅琅理双鬢。”
(2).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漢語大詞典》:悲丝染(悲絲染)
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国语辞典》:素丝变(素丝变)  拼音:sù sī biàn
白丝可染成彩色丝。参见「墨子悲素丝」条。后以素丝变比喻人往往受到世俗环境的影响,而迷失本心本性,不可自拔。唐。骆宾王〈帝京篇〉:「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漢語大詞典》:嘉荣(嘉榮)
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 半石之山 ,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餘,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
分類: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