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漢語大詞典》:仲容
(1).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南朝 梁 刘峻 《辩命论》:“是使 浑敦 、 檮杌 ,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 、 庭坚 ,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 八愷 ”。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國語辭典》:颛顼(顓頊) 拼音:zhuān xù
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之孙,十岁时辅佐少昊,二十岁即帝位。最初建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建都于帝丘(今河北省濮阳县)。在位七十八年。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漢語大詞典》:仲容
(1).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南朝 梁 刘峻 《辩命论》:“是使 浑敦 、 檮杌 ,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 、 庭坚 ,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 八愷 ”。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漢語大詞典》:十六族
指古代传说的 高阳氏 的后代八恺和 高辛氏 的后代八元,为 舜 向 尧 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龙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 尧 , 尧 不能举。 舜 臣 尧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唐 王维 《奉敕详帝皇龟镜图状》:“ 舜 之逐窜四凶、举十六族,臣歌九德,君抚五絃等善事, 夏桀 之瑶臺琼室、 殷紂 之肉林酒池等恶事,盖画如此之类,乃成龟镜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