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深  拼音:gāo shēn
高与深、又高又深。多用于形容人学识的渊博或内在涵养深厚。如:「学问高深」。汉。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觌高深。」
《國語辭典》:高深莫测(高深莫測)  拼音:gāo shēn mò cè
山川高而且深,无法测量。后引申为人或事深沉不可测。宋。高似孙《纬略。卷七。沃焦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盖禀至阳之为质也。」也作「莫测高深」。
《漢語大詞典》:海岳高深
海之深,山之高。形容极为高深。 唐 窦暨 《述书赋》下:“如海岳高深,青分孤岛。”北史·越王侗传:“徒承海岳之恩,未有涓尘之答。” 唐 罗隐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分類:高深
《國語辭典》:莫测高深(莫測高深)  拼音:mò cè gāo shēn
形容深沉无法探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姬公看了,莫测高深,只笼统赞了声『好』。」也作「高深莫测」。
《國語辭典》:尖利  拼音:jiān lì
尖锐、锋利。《西游记》第九一回:「威雄声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赛银针。」
《漢語大詞典》:高藐
犹高深。藐,通“ 邈 ”。 明 刘凤 《严君平老子指归序》:“ 君平 生 元 成 间,与 扬子云 同时,盖隐於卜筮,其术道高藐,才智渊蔚。”
分類:高深
《漢語大詞典》:深邵
高深。邵,“ 邵 ”的讹字。
分類:高深讹字
《漢語大詞典》:朗奥
高深。 南朝 齐 孔稚圭 《答竟陵王启》:“万门朗奥,亿品宣玄,言虽愿违,心不觉醉。”
分類:高深
《國語辭典》:大业(大業)  拼音:dà yè
1.伟大的事业。《书经。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
2.高深的学业。《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赞曰》:「下帷发愤,潜心大业。」
3.隋朝炀帝的年号(西元605~616)。
《國語辭典》:高僧  拼音:gāo sēng
戒行卓越的僧人。唐。韩愈 广宣上人频见过诗:「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间瓦官寺有个高僧,法名齐物,极好学问。」
《漢語大詞典》:山海
(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 吴王 ﹞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 祖龙 心,毕竟为谁家筑。”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
《國語辭典》:高标(高標)  拼音:gāo biāo
1.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为标。常用以形容山之高。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比喻人品高尚。如:「风范高标」。《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武承嗣传》:「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3.高标准的简称。如:「今年联考,国文的高标分数很低。」
《國語辭典》:高谊(高誼)  拼音:gāo yì
行为高尚而有义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足下高谊,实在古人之上。」也作「高义」。
《國語辭典》:犹龙(猶龍)  拼音:yóu lóng
本指老子的道如龙之深远不可测,因以「犹龙」为老子的代称。语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比喻有道之士。清。徐振芳〈海陵寄李子效〉诗:「犹龙久矣逃垄世,牵犊公然饮上流。」
《漢語大詞典》:奥学(奥學)
(1).高深的学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骚》,奥学穷讨賾。”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雄词冠於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宋史·田锡王禹偁等传论:“ 禹偁 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
(2).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準 后汉 故事,勒石於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