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呼伦池(呼伦池)  拼音:hū lún chí
湖泊名。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上。面积约一千零三十六平方公里,呼伦河及克鲁伦河均注入于此。
《国语辞典》:冰帽  拼音:bīng mào
发展于高纬度高原地带的冰河,范围小于大陆冰河。因其形状如帽覆,故称为「冰帽」。如格陵兰岛及冰岛陆上的冰河。也称为「冰冠」、「冰原」、「高原冰河」。
《国语辞典》:巴黎盆地  拼音:bā lí pén dì
Paris Basin
地名。位于法国北部,南为中央高原,西临阿摩里卡丘陵,东有佛日山、阿登高原和莱因兰山。塞纳河流贯其间,首都巴黎位于其中。
《国语辞典》:准平原(准平原)  拼音:zhǔn píng yuán
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原来的山地、高原逐渐被侵蚀低降,而形成接近海平面的平坦地形。
《国语辞典》:藏北高原  拼音:zàng běi gāo yuán
地名。位于昆崙山、喀喇昆崙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内陆高原。平均高度达五千公尺,气候乾寒,空气稀薄,年雨量不足二百公釐。地表曾受冰蚀,山间浅盆多积水成湖,有「湖泊高原」之称。
《国语辞典》:大陆隆堆(大陆隆堆)  拼音:dà lù lóng duī
位于大陆斜坡与深海盆地间的海底高原。
《国语辞典》:马士河(马士河)  拼音:mǎ shì hé
Maas River
河川名。源于法国东北部兰格尔高原,流经比利时、荷兰,注入北海。藉运河与莱因河、须尔德河、摩塞尔河连接,形成一大运河网。
《国语辞典》:喷赤河(喷赤河)  拼音:pēn chì hé
河川名。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是中国大陆国土的最西界。河旁的巴达克山隘,自汉唐以来便是中国通往印度、中亚的要道。
《漢語大詞典》:高山反应(高山反應)
由于偶而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或高山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人民日报》1992.10.25:“刚上山时,别的不怕,就怕高山反应,头痛,胸闷。”
《漢語大詞典》:刚果河
非洲第二大河。源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沙巴高原,经赞比亚、刚果共和国等国,注入大西洋。长4640千米。水量大,流域面积达370万平方千米。干支流多险滩、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建有著名的英加水电枢纽工程。水运发达。
《漢語大詞典》:哥伦比亚高原
世界著名的熔岩高原。在美国本土西北部。地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经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冲蚀,形成很多峡谷。
《國語辭典》:德干高原  拼音:dé gān gāo yuán
Deccan Platean
地名。位于印度半岛上,北临印度大平原,西侧西高止山较高,东侧东高止山较低,地势西高东低,略成三角形。其西北部有肥沃的黑棉土,有煤、铁等矿产。
《漢語大詞典》:大娄山脉
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界山。主要在贵州省北部,北端延伸到四川。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500米左右,北陡南缓。最高峰金佛山(2251米)。在四川境内。
《國語辭典》:的的喀喀湖  拼音:dí dí kā kā hú
Titicaca Lake
湖泊名。位于玻利维亚、秘鲁的交界处,海拔三千八百零九公尺,面积八千一百三十五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势最高,且为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终年可通航。
《漢語大詞典》:青藏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最年青的高原。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及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间。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为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亚洲很多大河发源于此。高大山脉和宽谷、盆地相间分布,盆地内散布众多的内陆湖。多山岳冰川。冻土分布广。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目前地壳仍在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