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页
铭心镂骨
沐骨
麋骨
臁骨
臁胫骨
敛骨吹魂
砺骨
狸骨帖
镂骨铭肌
镂骨铭心
镂心刻骨
龙章秀骨
溜骨髓
柳骨颜筋
词典(续上)
铭心刻骨铭心镂骨
沐骨
麋骨
臁骨
臁胫骨
敛骨吹魂
砺骨
狸骨帖
镂骨铭肌
镂骨铭心
镂心刻骨
龙章秀骨
溜骨髓
柳骨颜筋
《國語辭典》:铭心刻骨(銘心刻骨) 拼音:míng xīn kè gǔ
形容记忆极深,永远难忘。《红楼梦》第三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也作「刻骨铭心」。
《漢語大詞典》:沐骨
见“ 沐胥 ”。
《骈字类编》:麋骨
《本草》:麋骨酒治阴虚肾弱,久服令人肥白。以麋骨煮汁同曲米如常酿酒而饮之。
《漢語大詞典》:臁胫骨(臁脛骨)
膝下踝上的小腿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胻骨》:“胻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臁脛骨者也。其骨二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其形粗。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又俗名劳堂骨。”
分類:膝下
《韵府拾遗 月韵》:砺骨(砺骨)
江淹《文》:不能镌心砺骨以报所事。
《漢語大詞典》:狸骨帖(貍骨帖)
晋 朝书法家 王羲之 所书法帖名。《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荀舆 能书,尝写狸骨方。 右军 临之,至今谓之狸骨帖。”
貍骨帖:古帖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荀舆 能书,尝写‘貍骨治劳方’, 右军 临之,至今谓之‘貍骨帖’。” 宋 董逌 《广川书跋·貍骨帖》:“貍骨方:今官帖中定为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书。 唐 人谓此本 荀舆 治劳之方, 右将军 临之,至今谓‘貍骨帖’。 梁武帝 尝以古书杂蹟二卷问於 陶隐居 ,对以‘貍骨方’,是 子敬 书亦似摹蹟。若此帖无所从来,在 梁 已疑其伪。今定为 右将军 书,是何据邪?虽然, 右军 尝写此帖, 子敬 临之,后人不见本书,以名求之,便为真 右军 书是耳,学者不可不知也。”
貍骨帖:古帖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荀舆 能书,尝写‘貍骨治劳方’, 右军 临之,至今谓之‘貍骨帖’。” 宋 董逌 《广川书跋·貍骨帖》:“貍骨方:今官帖中定为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书。 唐 人谓此本 荀舆 治劳之方, 右将军 临之,至今谓‘貍骨帖’。 梁武帝 尝以古书杂蹟二卷问於 陶隐居 ,对以‘貍骨方’,是 子敬 书亦似摹蹟。若此帖无所从来,在 梁 已疑其伪。今定为 右将军 书,是何据邪?虽然, 右军 尝写此帖, 子敬 临之,后人不见本书,以名求之,便为真 右军 书是耳,学者不可不知也。”
《國語辭典》:镂骨铭肌(鏤骨銘肌) 拼音:lòu gǔ míng jī
比喻深深感激,永远不忘。唐。元稹 谢准朱书撰田宏正碑文状:「微臣忝非木石,粗有肺肠,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也作「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