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骨在
冰骨
花骨
寒骨
市骨
骨法
艳骨
骨气
骨惊
真骨
吟骨
寿骨
骨自
乞骸骨
弱骨
《漢語大詞典》:骨在
羹的俗称。 宋 陈造 《房陵》诗之八:“农闲閭里有逢迎,白饮傍边骨在羹。老稚不妨顽过日,边头难得是升平。”自注:“俗谓戏曰顽,羹曰骨在。”
《漢語大詞典》:冰骨
(1).洁白纯净的骨架。用以喻漂洗素色织物的架子。 明 唐顺之 《漂布架》诗之二:“将乘灝气晞冰骨,一任轻颸颺舞腰。移向海傍堪望处,错疑鮫室挂寒綃。”
(2).指水面凝成的长而薄的冰片。 郁达夫 《东梓关》:“一夜北风,院子里的松泥地上,已结成了一层短短的霜柱,积水缸里,也有几丝冰骨凝成了。”
《骈字类编》:花骨
宋 欧阳修 暮春有感 薰风入花骨,花枝午低昂。
宋 苏轼 雨中看牡丹三首 其二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宋 范成大 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复次知府秘书赠行高韵 周南又小春,微温入花骨。
《漢語大詞典》:寒骨
(1).指贫寒的人。 清 沈起凤 《谐铎·奇女雪怨》:“某本一介寒骨,骤得专城五马。”
(2).死物之体;尸骨。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诗:“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筯光。” 宋 苏舜钦 黎明 《悲二子联句》:“作诗告石梁,聊以慰寒骨。”
《漢語大詞典》:市骨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骨法  拼音:gǔ fǎ
1.骨相的特徵。《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
2.人的体格和相貌。
3.书法的笔力。
《国语辞典》:艳骨(艳骨)  拼音:yàn gǔ
艳,指女子。「艳骨」指女子的尸骨。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红楼梦》第二七回:「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國語辭典》:骨气(骨氣)  拼音:gǔ qì
1.刚毅不屈的气概。《红楼梦》第八五回:「这吴大人本来咱们相好,也是我辈中人,还倒是有骨气的。」
2.书法所表现的雄健气势。
《漢語大詞典》:骨惊(骨驚)
谓内心极度惊骇。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 明 高启 《苦哉远征人》诗:“闻笳已心摧,赴刃仍骨惊。”
分類:内心惊骇
《漢語大詞典》:真骨
(1).指诗画不同凡俗的风骨。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其源出於《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絶,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2).犹骏骨。借指良材。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漢語大詞典》:吟骨
(1).诗人的精神。 唐 杜荀鹤 《读诸家诗》诗:“直应吟骨无生死,祇我前身是阿谁。”
(2).指诗人的瘦骨。 元 黄庚 《秋夜和月山韵》:“吟骨稜稜宽带眼,归心切切望刀头。”
《漢語大詞典》:寿骨(壽骨)
(1).头盖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相马从头始,头欲得高峻……寿骨欲得大,如绵絮苞圭石。”原注:“寿骨者,髮所生处也。”
(2).相术用语。指耳后的头骨部分。 宋 陈抟 《神相全编·相头并发》:“耳后有骨,名曰寿骨,起者长年,陷者寿夭。”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诗:“不祷自安缘寿骨,苦藏难没是诗名。”
(3).借指寿命。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元 方回 《郑思恭之萱堂年八十六赋长句》:“夫人寿骨比 彭祖 ,尚餘七百一十有四年。”
《漢語大詞典》:骨自
犹兀自。 宋 王逐客 《忆黄梅》词:“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犹骨自输我鸳鸯一半。”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一盏明灯照神道,买油骨自少三文。”
分類:戏文六出
《國語辭典》:乞骸骨  拼音:qǐ hái gǔ
旧称大臣辞职,言使骸骨得归葬乡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也称为「乞骸」、「乞身」。
《漢語大詞典》:弱骨
(1).骨柔软。喻不争竞,不露锋芒。列子·汤问:“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柔细的骨骼。 汉 王粲 《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西京杂记卷一:“ 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乌凤如喜鹊,色紺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大略如凤。”
(3).伶仃瘦骨。 巴金 《和读者谈〈家〉》:“我一九四二年回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