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轻骨头
轻身换骨
颞骨
齧血沁骨
呕心镂骨
奴颜媚骨
脑盖骨
捻骨相
黏皮带骨
黏皮着骨
内骨
内骨子
撇骨池
骈骨
皮包骨头
《國語辭典》:轻骨头(輕骨頭)  拼音:qīng gú tou
骂人卑贱不知自重或不知好歹。《通俗常言疏證。身体。轻骨头》引《绣襦记剧》:「晓得我是个轻骨头叫化子了。」也称为「贱骨头」。
分類:轻浮
《分类字锦》:轻身换骨(轻身换骨)
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膏,昔丹邱子黄山君服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颞骨(顳骨)
颞顬部的头骨。位于顶骨的下方,形状扁平。
《漢語大詞典》:齧血沁骨
形容极端诚信。 清 顾嗣立 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 啮臂 ”。
分類:极端诚信
《國語辭典》:齧臂  拼音:niè bì
1.咬手臂。《魏书。卷五九。刘昶传》:「虽在公堂,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于痛伤,笑呼之声,闻于御听。」
2.自咬手臂以示决心的坚定。参见「齧臂盟」条。唐。骆宾王 上廉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漢語大詞典》:呕心镂骨(嘔心鏤骨)
形容费尽心思与精力(多用于文艺创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义山 《咏柳》云:‘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与 唐 人‘山远始为容,江奔地欲随’之句,皆是呕心鏤骨而成。”参见“ 呕心 ”。
《國語辭典》:呕心(嘔心)  拼音:ǒu xīn
呕出心血。语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后以呕心形容构思时劳心苦虑。如:「呕心镂骨」、「呕心沥血」。
《國語辭典》:奴颜媚骨(奴顏媚骨)  拼音:nú yán mèi gǔ
卑躬屈膝,奉承谄媚的样子。如:「父亲一生刚毅正直,最痛恨那些奴颜媚骨的人。」
《漢語大詞典》:脑盖骨(腦蓋骨)
颅顶骨。又称天灵盖、仙人盖。《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杨坚 ﹞为戴平天冠不稳,与换脑盖骨去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怜 赵申 眼盼盼望着上边放绳下来,岂知是块石头,不曾提防的,回避不及,打着脑盖骨立时粉碎,呜呼哀哉了。”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天灵盖
分類:顶骨
《漢語大詞典》:捻骨相
旧时相命术的一种,相命时捏摸被相者的骨骼以断其吉凶、命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今江湖方外尚有捻骨相者,如 正统 间 虎丘 半塘寺 僧,两目俱盲,揣骨无不奇中。”
《漢語大詞典》:黏皮带骨(黏皮帶骨)
比喻拖沓,不洒脱。 宋 黄庭坚 《锺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瀏离,如禪家黏皮带骨语。”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唐 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 宋 ,而 宋 人於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亦作“ 黏皮着骨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晁文元 尝问隐者 刘海蟾 以不死之道。 海蟾 笑曰:‘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尔,不与俱灭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説得黏皮着骨。’”
分類:拖沓洒脱
《漢語大詞典》:黏皮着骨
见“ 黏皮带骨 ”。
《漢語大詞典》:黏皮带骨(黏皮帶骨)
比喻拖沓,不洒脱。 宋 黄庭坚 《锺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瀏离,如禪家黏皮带骨语。”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唐 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 宋 ,而 宋 人於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亦作“ 黏皮着骨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晁文元 尝问隐者 刘海蟾 以不死之道。 海蟾 笑曰:‘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尔,不与俱灭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説得黏皮着骨。’”
分類:拖沓洒脱
《漢語大詞典》:内骨
指鳖类的甲壳。鳖类外有裙边,甲壳在内,故名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郑玄 注:“外骨,龟属;内骨,蟞属。” 贾公彦 疏:“此经外骨内骨相对,以鳖外有肉缘,故为内骨也。”
《漢語大詞典》:内骨子
犹言骨子里,实质上。《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齐巧碰着 巴祥甫 要送钦差的礼,他亲家面子上劝他置办东西,内骨子实是要卸自己的干係,因此一力攛掇。” 鲁迅 《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他的保护文言,内骨子也不过是这样。”
《高级汉语词典》:撇骨池
寺院中专供抛撒骨灰的池塘
《漢語大詞典》:骈骨(駢骨)
二骨相连。梁书·武帝纪上:“生而有奇异,两骻駢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分類:骨相相连
《漢語大詞典》:皮包骨头(皮包骨頭)
形容躯体极度瘦弱。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在他眼前那一群孩子都瘦得皮包骨头,向他跑来。” 章振莱 《借驴》:“皮包骨头的瘦驴到了他的手,准能变成活蹦乱跳,膘满肉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