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吃肉不吐骨头
吃死人不吐骨头
粗骨
剉骨扬灰
捶骨沥髓
揣骨听声
骴骨
刺骨语
刺心切骨
刺心刻骨
磁骨
锤骨
契骨
千里骏骨
千金市骨
《漢語大詞典》:吃肉不吐骨头(吃肉不吐骨頭)
见“ 吃人不吐骨头 ”。
《國語辭典》:吃人不吐骨头(吃人不吐骨頭)  拼音: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都做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吃死人不吐骨头(吃死人不吐骨頭)
见“ 吃人不吐骨头 ”。
《國語辭典》:吃人不吐骨头(吃人不吐骨頭)  拼音:chī rén bù tǔ gú to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都做得出来。」
《漢語大詞典》:粗骨
片茶的一种。文献通考·征榷五:“凡茶有二类,曰片,曰散。片茶其名有……末骨、麤骨、山挺等十二等。”
《高级汉语词典》:剉骨扬灰
研磨骸骨而散扬骨灰。比喻极为愤恨
《漢語大詞典》:捶骨沥髓(捶骨瀝髓)
同“ 敲骨吸髓 ”。 喻残酷搜括民财。 唐 陆贽 《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國語辭典》:揣骨听声(揣骨聽聲)  拼音:chuǎi gǔ tīng shēng
不懂鉴赏书画,竟然以手揣摸或根据传闻为评断标准。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为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漢語大詞典》:骴骨
亦作“髊骨”。 肉未烂光的骸骨。吕氏春秋·异用:“ 文王 贤矣,泽及髊骨。” 郭沫若 《棠棣之花》:“我们的眼泪切莫洒向此时,你明朝途中如遇着些灾民流黎,骷髅骴骨,你替我多多洒雪些吧!”
分類:骸骨
《漢語大詞典》:刺骨语(刺骨語)
中肯、深刻之言。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白石 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 沈伯时 讥其生硬,不知 白石 者也……惟 赵子固 云:‘ 白石 词家之 申 韩 也’,真刺骨语。”
分類:中肯深刻
《漢語大詞典》:刺心切骨
见“ 刺心刻骨 ”。
《漢語大詞典》:刺心刻骨
(1).谓感念至深。 清 陈确 《答恽仲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2).亦作“ 刺心切骨 ”。内心极其悲愤。 明 于晃 《乞恩疏》:“古今人臣死於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冰心 《寄小读者》六:“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
《漢語大詞典》:刺心刻骨
(1).谓感念至深。 清 陈确 《答恽仲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2).亦作“ 刺心切骨 ”。内心极其悲愤。 明 于晃 《乞恩疏》:“古今人臣死於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冰心 《寄小读者》六:“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
《漢語大詞典》:磁骨
瓷器无釉的地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卖花者 顾媪 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畧浅,四周内外及底皆有泑色……中平如砚,独露磁骨。”
分類:瓷器
《國語辭典》:锤骨(錘骨)  拼音:chuí gǔ
中耳内小骨之一,紧接外耳道基部的鼓膜。
《漢語大詞典》:契骨
古族名。 突厥 的一部。北史·突厥传:“其一国於 阿辅 、 剑水 之间,号为 契骨 。”
《漢語大詞典》:千里骏骨(千里駿骨)
比喻贤才。 明 李贽 《复梅客生》:“若计此时有具眼人能破格欲求千里骏骨,难矣!”
分類:贤才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