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核骨
鹤骨松姿
鹤骨松筋
鹤骨龙筋
鹤骨鸡肤
鹤骨霜髯
恨入骨髓
恨之入骨
寒气刺骨
含着骨头露着肉
脖抢骨
扁骨
膑骨
冰肌玉骨
柴毁骨立
《漢語大詞典》:核骨
(1).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五趾骨》:“趾者,足之指也。名以趾者,所以别于手也,俗名足节,其节数与手之骨节同,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又名覈骨,俗呼为孤拐也。”
(2).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 邓友梅 《拂晓就要进攻》:“哨兵没言语,喉头的核骨动了动。”此指喉结。
《國語辭典》:鹤骨松姿(鶴骨松姿)  拼音:hè gǔ sōng zī
形容人身体清瘦,外表、气质有仙风道骨之貌。《三国演义》第五九回:「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
《漢語大詞典》:鹤骨松筋(鶴骨松筋)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前蜀 贯休 《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絶荣枯。”
《漢語大詞典》:鹤骨龙筋(鶴骨龍筋)
瘦挺虬曲貌。 宋 苏轼 《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分類:虬曲
《漢語大詞典》:鹤骨鸡肤(鶴骨雞膚,鶴骨鷄膚)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宋 王炎 《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亦作“ 鹤骨鷄肤 ”。《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貌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漢語大詞典》:鹤骨霜髯(鶴骨霜髯)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宋 苏轼 《赠岭上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國語辭典》:恨入骨髓  拼音:hèn rù gǔ suǐ
形容怨恨到极点。《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不想心中气恼,不曾照管得,足下绊上一交,把锅子打做千百来块,将王屠来恨入骨髓。」也作「恨之切骨」。
分類:怨恨
《國語辭典》:恨之入骨  拼音:hèn zhī rù gǔ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抱朴子。外篇。自叙》:「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雠。」也作「恨之切骨」。
《高级汉语词典》:寒气刺骨  拼音:hán qì cì gǔ
使冷得几乎失去知觉;使感到特别冷
《漢語大詞典》:含着骨头露着肉(含着骨頭露着肉)
比喻闪烁其词,不明不白。红楼梦第八八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説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列公,请想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此外就得让説书的还知道个影子了。”《三侠五义》第一一八回:“你不用合我含着骨头露着肉的。你既有心,我也有意。”
分類:不明不白
《高级汉语词典》:脖抢骨
颈椎
《漢語大詞典》:扁骨
扁平的骨头,如髂骨、大多数颅骨等。
《國語辭典》:膑骨(髕骨)  拼音:bìn gǔ
位于膝盖部分,一块略呈倒三角形的骨块。也称为「膝盖骨」。
《國語辭典》:冰肌玉骨  拼音:bīng jī yù gǔ
1.形容美人的体肤洁白晶莹。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你看他雾鬓云鬟,冰肌玉骨,花开媚脸。」
2.形容花朵秀雅耐寒。《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分類:女子洁美
《國語辭典》:柴毁骨立(柴毀骨立)  拼音:chái huǐ gǔ lì
因丧痛过度,瘦如枯枝。《北史。卷八五。节义传。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唐。无名氏〈大唐吴郡张君纪孝行铭〉:「及父母既没,居忧泣血,柴毁骨立,躬自建冢,高数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