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骨镞
骨体骏快
骨筒
骨头骨脑
骨头架子
骨头节儿
骨突突
骨突犀
骨突子
骨托
骨挝脸
骨香色浅
骨像应图
骨学
骨嵓嵓
《漢語大詞典》:骨镞(骨鏃)
骨制的箭头。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素弧骨鏃,马不粟食。”唐六典·两京武库“箭之制有四” 唐 李林甫 等注:“《通俗文》曰:‘骨鏃曰骲,铁鏃曰鏑;鸣箭曰骹,靃叶曰鈚,皆古之制也。’”
《分类字锦》:骨体骏快(骨体骏快)
袁昂古今书评: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分类:
《韵府拾遗 东韵》:骨筒(骨筒)
李贺集注:牧马截骨为筒,用芦贯首吹之,以惊群马。
《國語辭典》:骨头骨脑(骨頭骨腦)  拼音:gú tou gú nǎo
吃剩的肉骨头和残羹馀菜。《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胡三公子叫家人取了食盒,把剩下来的骨头骨脑和些果子装在里面。」
《國語辭典》:骨头架子(骨頭架子)  拼音:gú tou jià zi
1.动物身体内的骨骼。如:「鱼被吃得只剩骨头架子了。」
2.人瘦得只剩皮包著骨。如:「长期营养不良让他变成这副骨头架子。」
《漢語大詞典》:骨头节儿(骨頭節兒)
方言。即骨节。
分類:方言骨节
《漢語大詞典》:骨突突
见“ 骨都都 ”。
《國語辭典》:骨都都  拼音:gū dū dū
云雾上升的样子。《西游记》第二○回:「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
《漢語大詞典》:骨突犀
即骨咄犀。辽史·道宗纪一:“壬戌,詔夷离堇及副使之族并民如贱,不得服驼尼、水獭裘,刀柄、兔鶻、鞍勒、珮子不许用犀玉、骨突犀;惟大将军不禁。”参见“ 骨咄犀 ”。
《漢語大詞典》:骨咄犀
亦作“ 骨篤犀 ”。 即蛇角。可制器物,亦可供药用。 宋 洪皓 《松漠记闻补遗》:“ 契丹 重骨咄犀,犀不大……纹如象牙,带黄色,止是作刀把,已为无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故曰蛊毒犀。唐书有 古都国 ,必其地所产,今人讹为骨咄耳。”亦省作“ 骨篤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蛇角:“骨咄犀亦作骨篤。”
分類:器物药用
《漢語大詞典》:骨突子
珠子串联成的项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 徐 以问雌,雌云:‘此天寿节。’雌出谓众夜叉曰:‘ 徐郎 无骨突子。’众各摘其五,并付雌;雌又自解十枚;共得五十之数,以野苧为绳,穿掛 徐 项。 徐 视之,一珠可直百十金。”
分類:珠子串联
《漢語大詞典》:骨托
传说中的鸟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 河州 有禽,名骨托,状类雕,高三尺许,常以名自呼,能食铁石。”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骨挝脸(骨撾臉)
形容瘦削的脸型。《西游记》第六七回:“你这厮,骨挝脸,磕额头,塌鼻子,凹頡腮。”
分類:瘦削脸型
《分类字锦》:骨香色浅(骨香色浅)
苏轼 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 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
《分类字锦》:骨像应图(骨像应图)
曹植 洛神赋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分类:美妇人
《漢語大詞典》:骨学(骨學)
医学名词。即骨科学。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
《漢語大詞典》:骨嵓嵓
见“ 骨岩岩 ”。
《國語辭典》:骨岩岩  拼音:gǔ yán yán
形容消瘦的样子。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也作「骨崖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