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挫骨扬灰
抽筋拔骨
戳脊梁骨
刺骨悬梁
炊骨爨骸
炊骨易子
椎心蚀骨
槌骨沥髓
没骨气
龙骨木
贫骨头
皮包骨
纳骨塔
摸骨相
嫩骨头
《国语辞典》:挫骨扬灰(挫骨扬灰)  拼音:cuò gǔ yáng huī
将骨头挫成灰撒掉。极言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傥也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漫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国语辞典》:抽筋拔骨  拼音:chōu jīn bá gǔ
比喻极为勉强。如:「一个穷人抽筋拔骨地凑几个钱,又被官人吃去了。」
分类:勉强
《国语辞典》:戳脊梁骨  拼音:chuō jǐ liáng gǔ
在背后指责、批评他人。如:「他专会东家长,西家短的,到处戳脊梁骨。」
《国语辞典》:刺骨悬梁(刺骨悬梁)  拼音:cì gǔ xuán liáng
比喻发愤苦读。参见「悬梁刺股」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国语辞典》:炊骨爨骸  拼音:chuī gǔ cuàn hái
形容薪粮断绝,饥荒困窘的惨状。《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国语辞典》:炊骨易子  拼音:chuī gǔ yì zǐ
炊骨以爨,易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悲惨困境。《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
分类:悲惨困境
《国语辞典》:椎心蚀骨(椎心蚀骨)  拼音:zhuī xīn shí gǔ
形容心如椎钻,骨如融蚀一般。比喻极度痛苦,备受煎熬。如:「一连串的挫折与打击,对他而言,是种椎心蚀骨之痛。」
分类:痛苦
《国语辞典》:槌骨沥髓(槌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敲碎骨头,沥乾骨髓。形容极残酷的剥削。宋。陆九渊〈与宋漕书〉:「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国语辞典》:没骨气(没骨气)  拼音:méi gǔ qi
没志气。如:「他一向坚守原则,绝不做没骨气的事。」也作「没骨头」。
分类:没志气
《国语辞典》:龙骨木(龙骨木)  拼音:lóng gǔ mù
植物名。大戟科大戟属,肉质木本。茎具三至六棱,深绿色,具白色乳汁,棱上具针刺。叶稀少、细小,圆形或椭圆形,著生于针刺上侧。大戟花序聚伞状排列,黄色。一般作盆栽观赏用。原产非洲。
《国语辞典》:贫骨头(贫骨头)  拼音:pín gú tou
1.贫嘴的人。如:「尽在那儿嚼舌根,真是贫骨头。」
2.吝啬的人。如:「那人讲到钱就斤斤计较,一毛不拔,贫骨头一个。」
分类:吝啬
《国语辞典》:皮包骨  拼音:pí bāo gǔ
形容人或动物很瘦。如:「得厌食症的病人瘦得只剩皮包骨。」
分类:动物
《国语辞典》:纳骨塔(纳骨塔)  拼音:nà gǔ tǎ
专门存放死者骨灰盒与骨灰罐的地方,该地为求容量的扩大,多建成塔楼,称为「纳骨塔」。也称为「灵骨塔」。
《国语辞典》:摸骨相  拼音:mō gǔ xiàng
一种相术。用手摸人身上的骨骼,即能推知其过去,预言未来贵贱祸福。如:「听说关西那个瞎子的摸骨相很准。」也称为「揣骨」。
《国语辞典》:嫩骨头(嫩骨头)  拼音:nèn gú tou
1.软骨。
2.发育未成熟的骨骼。
3.讥笑人没有魄力,经不起考验或折磨。如:「把挫折当考验,勇敢地承担责任,才不会被当做嫩骨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