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琵琶骨
排骨
仆骨
觔骨
金刚骨
烬骨
结骨
隽骨
胛骨
降骨
贱骨头
胯骨
圆策智骨
怨入骨髓
玉梁骨
《國語辭典》:琵琶骨  拼音:pí pá gǔ
肩胛骨,位于胸廓后方,三角形之扁平骨。
分類:肩胛骨
《國語辭典》:排骨  拼音:pái gǔ
1.猪牛羊等的肋骨,一般供作食用。如:「粉蒸排骨是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
2.谑称身材削瘦的人。如:「他瘦巴巴的,难怪外号叫『排骨』。」
《漢語大詞典》:仆骨(僕骨)
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 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 ,隶 燕然都护符 。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铁勒 ,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 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 、 契苾 、 迴紇 、 都播 、 骨利干 、 多览葛 、 僕骨 ……等,散在磧北。”
《漢語大詞典》:觔骨
即“筋骨”
《漢語大詞典》:金刚骨(金剛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漢語大詞典》:烬骨(燼骨)
骨灰。新五代史·晋家人传·安太妃:“既卒,砂磧中无草木,乃毁奚车而焚之,载其烬骨至 建州 。”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毗湖村民 苏二十一郎 ,为行商,死於外,同辈以烬骨还其家。”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吴野》:“詔葬诸烬骨,刻石冢上,曰:‘天下英才 吴野 等之墓。’”
分類:骨灰
《漢語大詞典》:结骨(結骨)
古部族名。原居 唐努乌梁海 叶尼塞河 上游一带,古称 坚昆 。 汉 初属 匈奴 郅支单于。 魏 晋 以后称 结骨 。 唐 时又称 黠戞斯 。参阅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
《分类字锦》:隽骨(隽骨)
相牛经:隽骨欲得垂,注脊中央,欲得下。
分类:
《國語辭典》:胛骨  拼音:jiǎ gǔ
人体背部上方外侧的骨头,左右各一,呈三角扁平形,与锁骨、肱骨构成肩关节。也称为「肩胛骨」。
《漢語大詞典》:降骨
投降者的骨骸。 元 吴莱 《烈妇行》:“黄沙野塞多降骨,忠义传中收不得。”
分類:投降骨骸
《國語辭典》:贱骨头(賤骨頭)  拼音:jiàn gú tou
骂人不知自重或不知好歹。《红楼梦》第六七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也称为「轻骨头」。
《國語辭典》:胯骨  拼音:kuà gǔ
构成骨盆的大骨。在躯干下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所组成。也称为「髀骨」、「髋骨」。
分類:髋骨
《分类字锦》:圆策智骨(圆策智骨)
晋书郭璞传:若乃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严平沉漠于尘肆,梅真隐沦乎市卒,梁生吟啸而矫迹,焦光混沌而槁杌,阮公昏酣而卖傲,翟叟遁行以倏忽。吾不能几韵于数贤,故寂然玩此圆策与智骨。
分类:卜筮
《國語辭典》:怨入骨髓  拼音:yuàn rù gǔ suǐ
形容怨恨深刻,无法消除。《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楚元王子、淮南三王或不沐洗十馀年,怨入骨髓,欲一有所出之久矣。」《新唐书。卷一五二。李绛传》:「锜僭侈诛求,六州之人怨入骨髓。」
分類:怨恨极点
《漢語大詞典》:玉梁骨
指颧骨。 明 唐顺之 《荆川裨编·诸家·相》:“颧骨相连入耳,名玉梁骨。”
分類: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