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尾骨
文骨
智骨
鼻骨
麻骨
枕骨
富骨
骨状
骨住
骨突
骨路
骨利
骨笃
骨董箱
度骨
《國語辭典》:尾骨  拼音:wěi gǔ
脊椎动物脊柱最下端的骨骼。
《漢語大詞典》:文骨
文章的风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諛辞弗剪,颇累文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分類:文章风骨
《漢語大詞典》:智骨
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晋书·郭璞传》:“ 阮公 昏酣而卖傲, 翟叟 遁形以倏忽,吾不能几韵於数贤,故寂然玩此员策与智骨。”
分類:占卜龟甲
《国语辞典》:鼻骨  拼音:bí gǔ
位于两眼窝间,构成鼻梁上部与侧部的颜面骨。小而扁平,左右各一,互相衔接。
《国语辞典》:麻骨  拼音:má gǔ
大麻的杆子,可作燃料。《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却如神差鬼使一般,便答应道:『待我去。』取了一把麻骨,跳上岸来。」
《國語辭典》:枕骨  拼音:zhěn gǔ
颅腔与脊髓管的通道,在头颅后面正下方,为颅底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富骨
命定富有的骨相。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富家之翁,貲累千金,生有富骨,治生积货,至於年老,遂成富翁矣。”
《漢語大詞典》:骨状(骨狀)
犹骨相。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乃言 瞿 氏子,骨状非凡格。”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今日见之,观其骨状,真为贵人。”参见“ 骨相 ”。
分類:骨相
《國語辭典》:骨相  拼音:gǔ xiang
人的体格和相貌。《北史。卷七七。赵绰传》:「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
《韵府拾遗 遇韵》:骨住
祖孙登诗:嘶从风处断,骨住水中寒。
《漢語大詞典》:骨突
(1).筋骨暴起突出。
(2).泛指突出。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八章:“这正是一个紧要的关头,不能不写得如此骨突的。”
《漢語大詞典》:骨路
旧称修补铜铁器的工匠。 宋 陆游 《老学庵续笔记》卷一:“市井中有补治故铜铁器者,谓之‘骨路’。莫晓何义。春秋正义曰:‘説文云:“錮,塞也。”铁器穿穴者,铸铁以塞之,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谓之禁錮。’余案:‘骨路’正是‘錮’字反语。”
《漢語大詞典》:骨利
(1).见“ 骨利干 ”。
(2).神话传说中地名。 明 杨慎 《〈大理府志〉序》:“纬书云: 神农 地过日月之表,则日表 骨利 ,月表 青邱 。”
分類:中地地名
《漢語大詞典》:骨利干(骨利幹)
古部族名。在 瀚海 (今 贝加尔湖 )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 贞观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 唐 以其地为 玄阙州 。 龙朔 中(公元661-663年)改名 余吾州 ,隶 瀚海都督府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 骨利干国 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製名。”新唐书·回鹘传上:“ 回紇 ,其先 匈奴 也,俗多乘高轮车, 元魏 时亦号 高车 部,或曰 敕勒 ,讹为 铁勒 。其部落曰 袁紇 、 薛延陀 、 契苾羽 、 都播 、 骨利干 ……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磧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然三家外,散见各家论天地有极奇者,唐书 太宗 收 骨利干 ,其地夜短,煮羊脾未熟,天即明。”亦省称“ 骨利 ”。太平广记卷四八○引《神异录》:“ 骨利国 居 迴紇 北方, 瀚海 之北。胜兵四千,地出名马。昼长夜短,天色正臐,煮一羊胛才熟,东方已曙,盖近日入之所也。”
分類:部族瀚海
《漢語大詞典》:骨笃(骨篤)
见“ 骨咄犀 ”。
《漢語大詞典》:骨咄犀
亦作“ 骨篤犀 ”。 即蛇角。可制器物,亦可供药用。 宋 洪皓 《松漠记闻补遗》:“ 契丹 重骨咄犀,犀不大……纹如象牙,带黄色,止是作刀把,已为无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故曰蛊毒犀。唐书有 古都国 ,必其地所产,今人讹为骨咄耳。”亦省作“ 骨篤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蛇角:“骨咄犀亦作骨篤。”
分類:器物药用
《漢語大詞典》:骨董箱
收藏古玩或其他琐杂之物的箱子。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
《韵府拾遗 月韵》:度骨
北齐书魏收传:玉帛子女。椒兰律吕。谄谀无所先。称肉度骨。膏唇挑舌。怨恶莫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