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绿骨
炼骨
顶骨
鱼骨
骨脉
骨碌
正骨
析骨
鳌骨
贱骨
没骨图
髀骨
焚骨
骨董羹
骨发
《骈字类编》:绿骨(绿骨)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二 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绿骨轻。
《漢語大詞典》:炼骨(鍊骨)
指道家修炼肌骨,使身形轻盈不朽。 明 唐顺之 《古镜歌》:“有如鍊骨老臞仙,血肉都捐秪灵气。”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终当齎餱粮,鍊骨如飞鸿。” 清 曹寅 《栗花歌》:“图经果载鍊骨法,来日芒鞋竭蹙直入巉岏中。”
《漢語大詞典》:顶骨(頂骨)
(1).头顶部的骨头。略呈扁方形,左右各一块。 晋 法显 佛国记:“ 慧景 、 慧达 、 道整 先向 那竭国 ,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伽蓝东南有一伽蓝,亦名 旧王 ,有如来顶骨一片,面广寸餘,其色黄白,髮孔分明。”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顶骨最在下,千万为我必取。我不得顶骨不可生。”
(2).泛指头颅骨。 明 高启 《穆陵行》诗序:“ 元 至元 初,西僧 杨发輦真住 请发 宋 诸陵,许之;既取其殉宝,復以 理宗 顶骨为饮器。”
《骈字类编》:鱼骨(鱼骨)
宋 范成大 有感今昔二首 其二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分类:鱼骨
《漢語大詞典》:骨脉(骨脈)
骨架和脉络。比喻主干及分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十章:“全篇大意,以德为基,以诚为纽,其旨备矣。明乎此,则 许 史 诸儒强以知、仁、勇立柱,及强以费隐、大小为第三支作骨脉者,徒增葛藤,曾何当耶?”
《國語辭典》:骨碌  拼音:gú lu
滚转的样子。如:「只见那人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不知在打什么主意。」《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看!这是三尖峰。那边来路远哩!从浦口山上发脉,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弯弯曲曲,骨里骨碌,一路接著滚了来。」
《國語辭典》:骨碌碌  拼音:gú lù lu
不断滚动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被丁言志搡了一交,骨碌碌就滚到桥底下去了。」也作「骨里骨碌」、「骨骨碌碌」。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正骨  拼音:zhèng gǔ
中医上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的医术。
《国语辞典》:析骨  拼音:xī gǔ
支解骨骸。《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也作「析骸」。
《骈字类编》:鳌骨(鳌骨)
列子: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漢語大詞典》:贱骨(賤骨)
指不自尊或不知好歹的人。 明 陶辅 《花影集·心坚金石传》:“我以珍衣玉食,致汝於极贵之地,而乃恋恋寒儒,诚贱骨也。”亦作“ 贱骨子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贱骨子,不长进!欲携筐作乞人妇,寧不羞死!”
《漢語大詞典》:没骨图(没骨圖)
谓不用墨笔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的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熙 之子乃效诸 黄 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一幅没骨图,歷歷见南隩。”
《國語辭典》:髀骨  拼音:bì gǔ
构成骨盆的大骨。在躯干下部,左右各一,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也称为「胯骨」、「髋骨」。
分類:股骨
《漢語大詞典》:焚骨
指火化。 宋 张耒 《奉先寺》诗:“秩卑焚骨不作塚,青石浮屠当丘壠。” 明 高启 《魏夫人宋氏墓志铭》:“江多蛟龙,性恶尸,以柩渡,虞有变,宜焚骨归也。”
分類:火化
《漢語大詞典》:骨董羹
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而成的羹。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盘游饭谷董羹:“ 罗浮 颖老 取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 宋 范成大 《素羹》诗:“氊芋凝酥敌 少城 ,土藷割玉胜 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糝,新法儂家骨董羹。” 明 李东阳 《谢邵地官汝学馈陶鼎次韵》:“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
《漢語大詞典》:骨发(骨髮)
谓容颜相貌。 明 汪道昆 《高唐梦》:“详而视之,夺人目精,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髮多奇,就者克尚。”
分類:容颜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