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铭骨
骨体
出骨
头骨
骨筋
霞骨
醉骨
脊骨
颅骨
骨傲
骨干
骨干
云骨
体骨
身骨
《國語辭典》:铭骨(銘骨)  拼音:míng gǔ
铭刻入骨。比喻永志不忘。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且君王早朝晏罢,切齿铭骨,谋之二十馀年,岂不缘一朝之事耶?」
分類:铭刻
《漢語大詞典》:骨体(骨體)
(1).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
(2).比喻字的骨架。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浄,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
(3).比喻文章的雄健风格。 章炳麟 《校文士》:“若其( 龚自珍 )文词侧媚,自以取法晚 周 诸子,而佻达无骨体。”
(4).有骨气。 明 王世贞 《赠石给事拱辰》诗:“余本骨体人,为君重踟蹰。”
(5).古代供祭祀、宴飨用的牛羊的肢体和头之外的其它部分。礼记·曲礼上“左殽右胾” 汉 郑玄 注:“殽,骨体也。”一说指带骨的熟肉。 孔颖达 疏:“熟肉带骨而臠曰殽。”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戊子, 太祖 神主祔太庙。七庙始共用一太牢,始祖荐首,餘皆骨体。”
《分类字锦》:出骨
隋书孝义传王颁字景彦父僧辩为陈武帝所杀开皇初献取陈之策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斲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杜牧 台城曲 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乾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分类:须髯
《國語辭典》:头骨(頭骨)  拼音:tóu gǔ
构成头颅的骨骼。可分为颅骨和颜面骨。
《漢語大詞典》:骨筋
筋骨。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以之驰毬於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气不及出入,走不及迴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
分類:筋骨
《漢語大詞典》:霞骨
指紫红色的石头。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釵头。”
分類:红色石头
《漢語大詞典》:醉骨
(1).指 唐 武则天 妒杀 高宗 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
(2).嗜酒者的尸骨。 金 刘从益 《过尉氏怀阮籍》诗:“万古留诗名,九原消醉骨。”
《漢語大詞典》:脊骨
人和脊椎动物背部中间的骨头。北史·西域传·漕国:“祠前有一鱼脊骨,有孔,中通马骑出入。” 宋 黄庭坚 《题竹尊者轩》诗:“平生脊骨硬如铁,听风听雨随宜説。”《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骨》:“背者,自后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其骨一名脊骨,一名膂骨,俗呼脊梁骨。”
《國語辭典》:颅骨(顱骨)  拼音:lú gǔ
构成头颅的骨头。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主要功用为保护脑部。一般称为「头骨」。
分類:颅骨头骨
《韵府拾遗 号韵》:骨傲
蒋德璟隐真赋:新仙位卑,骨傲难侍。
《國語辭典》:骨干(骨幹)  拼音:gǔ gàn
1.联合许多骨头而成,为保持形体的支架。
2.支持物体内部的干条。
3.比喻机关团体的重要工作人员。
《漢語大詞典》:骨干
见“ 骨干 ”。
《漢語大詞典》:云骨(雲骨)
指石。 宋 苏轼 《文登蓬莱阁下弹子涡》诗:“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分類:
《漢語大詞典》:体骨(體骨)
(1).犹主体,主干。朱子语类卷七五:“是包著此理,乾坤即是之体骨耳。”
(2).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平山冷燕》第十四回:“便见园门外粉壁上写得龙蛇飞舞,体骨非常。”
《漢語大詞典》:身骨
身体,体格。红楼梦第九十回:“虽身骨软弱,精神短少,却也勉强答应一两句了。” 刘澎德 《沉舟记》:“她那纤细的身骨,像已支持不了身上的负担。”亦称“ 身子骨 ”。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听说 单牌楼 要开个妇女粮店,我去扛‘大个儿’,二百斤一个,我身子骨棒呀!”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己受刑以后,身子骨很不中用,一劳累就吐血。”
分類:身体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