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锁骨观音(鎖骨觀音)
亦作“鏁骨观音”。 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清 吴伟业 《王郎曲》:“鏁骨观音变现身,反腰贴地莲花吐。” 清 赵翼 《游焦山至扬州途中》诗:“锁骨观音散花女,天教枉煞老头皮。”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身鏘然,无一屑落者。”参见“ 锁子骨 ”。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國語辭典》:高风峻节(高風峻節)  拼音:gāo fēng jùn jié
高尚的品格,坚贞的气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楚汉魏六朝上》:「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也作「高风劲节」。
《漢語大詞典》:批郤导窾
1.亦作"批隙导窾"。
2.谓在骨节空隙处运刀,牛体自然迎刃而分解。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因而顺利解决。语本《庄子。养生主》:"批大郄,导大窾。"陆德明释文:"批,击也;郄,闲也;窾,空也。"
《漢語大詞典》:三百六十节(三百六十節)
古谓人体骨节有三百六十节。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吕氏春秋·本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淮南子·天文训》:“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 清 刘凤诰 《宿迁民》诗:“土民辨男女,骨节三百六。”
《漢語大詞典》:节拊(節拊)
抚摩骨节。《淮南子·泰族训》:“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岂节拊而毛脩之哉!”
分類:抚摩骨节
《漢語大詞典》:节凑(節湊)
指骨节之间津液聚凑之处。《素问·气穴论》:“内销骨髓,外破大膕,留於节凑,必将为败。” 王冰 注:“若留於骨节之间,津液所凑之处,则骨节之间,髓液皆溃为脓,故必败烂筋骨而不得屈伸矣。”
分類:骨节津液
《漢語大詞典》:荦荦确确(犖犖确确)
形容骨节突露瘦硬。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飜飜联联衔尾鸦,犖犖确确蜕骨蛇。” 刘乃昌 注:“犖犖确确,形容骨节突露瘦硬。”参见“ 犖确 ”。
分類:骨节瘦硬
《國語辭典》:荦确(犖确)  拼音:luò què
险峻不平的样子。唐。韩愈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