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马笠(馬笠)
骑马时戴的斗笠。 清 方文 《送梁平叔令宣城》诗:“东风拂面柳条青,仙令翱翔往 敬亭 ;马笠偶然逢旧雨,牛刀聊尔试新硎。”
分類:骑马斗笠
《國語辭典》:赛马(賽馬)  拼音:sài mǎ
一种骑马赛跑的运动。人骑于马上,比赛骑马的速度而决定胜负。可分为无障碍赛马和障碍赛马。
《漢語大詞典》:拖绣球(拖繡毬,拖綉毬)
宋 时一种骑马追射红绣球的杂技游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繫以红锦索,掷下於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毬’。”绣,一本作“ 綉 ”。
《漢語大詞典》:踒垫(踒墊)
骑马时因坐垫不当而扭伤。《医宗金鉴·四肢部·环跳》:“或因跌打损伤,或踒垫掛鐙,以致枢机错努,青紫肿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侧艰难。”
《漢語大詞典》:踏凳
(1).即踏脚凳。《孽海花》第二四回:“那当儿,赶车的预备了车踏凳,要扶 雯青 上车。” 沙汀 《老太婆》:“她没有多少信心,但却已经用脚在踏凳上寻找着鞋子。”参见“ 踏脚凳 ”。
(2).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之用。《雪岩外传》第九回:“ 香官 一跃而上,马夫送上鞭子, 香官 把踏凳一扇,那马儿便得得地走去。”
《國語辭典》:踏脚凳(踏腳凳)  拼音:tà jiǎo dèng
登高处时用以垫脚的工具。比喻努力发展时被借以利用的人或物。如:「他拿小王做踏脚凳,顺利进入这家大公司。」
分類:上下下车
《国语辞典》:山简醉酒(山简醉酒)  拼音:shān jiǎn zuì jiǔ
晋朝山简嗜酒,饮辄醉,醉后常倒戴头巾骑马,醉态可掬。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以山简醉酒形容醉酒及醉后的潇洒姿态。
《漢語大詞典》:驺傔(騶傔)
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新唐书·董晋传:“ 万荣 死, 邓惟恭 总其军, 晋 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騶傔从之,即日上道。”
《漢語大詞典》:走棰(走箠)
挥鞭。指骑马飞奔。 宋 曾巩 《里社》:“黄金日搜尽崖窟,飞檣走箠华夷动。”
《漢語大詞典》:走马斗鸡(走馬鬭雞)
骑马驰逐或斗鸡以博胜负。古代多为轻薄少年所为。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鬭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唐 崔颢 《代闺人答轻薄少年》诗:“花间陌上春将晚,走马鬭鸡犹未返。”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口号成诗》:“走马鬭鸡非我事,紵衣丝髮且相暉。”
《国语辞典》:牌儿马(牌儿马)  拼音:pái ér mǎ
骑马的旗牌,旧时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仗。《金瓶梅》第七○回:「头一厨役跟随,茶盒攒盒到了。半日才远远牌儿马到了。」
《漢語大詞典》:跟马(跟馬)
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宴》:“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壻?”《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出来拜客,一定是緑呢四人轿,一顶红伞,一匹顶马,一匹跟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赵宪 太太 陆夫人 ,在 天妃宫 行辕坐了緑呢大轿登程。前头顶马,后头跟马;轿前高高的一顶日照。”
《國語辭典》:飞鹰走马(飛鷹走馬)  拼音:fēi yīng zǒu mǎ
打猎。宋。欧阳修 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也作「飞鹰走狗」。
《國語辭典》:髀肉复生(髀肉復生)  拼音:bì ròu fù shēng
汉末时代,刘备寄住荆州多年,因见自己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已经长了出来,于是发言感叹。语本《三国志。卷三一。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用以比喻或自叹久处安逸,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泪。」《野叟曝言》第二○回:「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羯鼓,以博贤妹们一笑。」也称为「髀肉之叹」。
分類:骑马大腿
《漢語大詞典》:订书机(訂書機)
(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漢語大詞典》:顶马(頂馬)
(1).旧时官员出行时仪仗中前导的骑马差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顶马:“今贵人街行,前有骑马者一二人,号称顶马。按国语 越王 勾践 亲为 吴王 前马。前马者,即今顶马矣。” 叶恭绰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 张先培 等之炸 袁 ( 袁世凯 )也,第一弹毙其顶马,第二弹未中,第三弹毙其驾车之马,又一弹毙其从骑。”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六:“没有‘开路神’,也不见什么‘顶马’。走在前头的,是长衫先生,洋装先生。”
(2).旧时举行婚丧典礼出行时,亦常用“顶马”之礼仪,以为炫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以后还有甚么顶马、素顶马、细乐、和尚、师姑、道士。”
(3).谓骑马前导。《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待至下午, 小王 顶马而来,接着两乘官轿,一乘中轿,齐於门首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