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驼肩(駝肩)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骈字类编》:驼涧(驼涧)
南史陈庆之传:魏遣常山王元昭等东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骈字类编》:驼颈(驼颈)
唐书王绩传:见凤臆下。
《漢語大詞典》:驼骆(駝駱)
骆驼。 元 王逢 《奉陪神保大王宴朱将军第闻弹白翎雀引》:“地椒野穄极广莫,穹庐离离散驼骆。”
分類:骆驼
《骈字类编》:驼牛(驼牛)
隋书百官志:太仆寺驼牛署有典驼、特牛、㹀牛三局。
《漢語大詞典》:驼曲(駝曲)
亦作“駞曲”。 指脊背等弯曲如驼峰。太平广记卷三三引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马自然:“有患腰脚駞曲,拄杖而来者,亦以竹拄杖打之,令放拄杖,应手便伸展。” 焦祖尧 《时间》:“看着他那微微驼曲的背脊,想着他满背的伤疤,做儿子的感到一阵揪心的难过。”
《漢語大詞典》:驼驼(驝駝)
亦作“ 驝駞 ”。 即骆驼。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二:“驝驼,上又作馲,下又作駞。《考声》云:‘胡地畜也。’山海经云:‘背有肉鞍,力负千斤,日行三百里,能知水泉所在也。’” 金 冯子翼 有《早发驝駞堋》诗。参见“ 骆驼 ”。
分類:骆驼
《國語辭典》:骆驼(駱駝)  拼音:luò tuo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脊椎动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驼峰,依驼峰可分单峰和双峰两种。双重眼睑,可挡风沙。脚下有肉垫,适于沙漠行走。能反刍,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可供骑乘及载货,是沙漠中的主要负重动物,故也称为「沙漠之舟」。原产地在北非、阿拉伯、伊朗、中亚和西班牙等地。也称为「橐驼」。
《漢語大詞典》:驼驼
见“ 驝驼 ”。
《骈字类编》:驼形(驼形)
老学庵笔记见驼峰下。
《骈字类编》:驼鬉(驼鬉)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诗 矮马驼鬉韂,犛牛兽面缨。
《韵府拾遗 歌韵》:数驼(数驼)
元史阿实克布哈传:一夕,有数驼皆重负,突入营中不去,发视其装,皆西域重宝,惊曰:殆天欲资我耶?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
《漢語大詞典》:铜驼市(銅駝市)
借指 洛阳 。 唐 李端 《妾薄命》诗之二:“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驼市里共乘舟。”参见“ 铜驼街 ”。
分類:洛阳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
《漢語大詞典》:骆驼刺(駱駝刺)
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红。生于沙地,是骆驼的牧草。《中国民间故事选·自己跳水》:“冬天, 阿凡提 赶着驴,驴驮着一驮骆驼刺上市去卖。”
《漢語大詞典》:厌驼(厭駝)
讨厌。 明徐复祚《投梭记·谋窜》:“ 谢穷 鬼真真厌驼,麻苍蝇见食輒过。”
分類: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