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972~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简释
绛帐:喻授业师长或授课处所。唐卢纶《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札卑瞻绎帐,恩侠厕华缨。”
例句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保宁帝业青萍在,投弃儒书绛帐空。 方干 王将军
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 李端 问张山人疾
素卷堆瑶席,朱弦映绛纱。 杨巨源 题表丈三大夫书斋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郑谷 舟次通泉精舍
绛帐恩深无路报,语馀相顾却酸辛。 韩偓 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
绛纱儒客帐,丹诀羽人篇。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972~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长笛赋〉~807~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
例句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司马逸客 雅琴篇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湖南亲友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
可悲闻玉笛,不见走香车。 郑谷 长安感兴
典故
相关人物
邻笛唤将乡思动
马融羌笛
相关人物
马融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长笛赋〉~807~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融去京师,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其辞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融去京师,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其辞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953~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
例句
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马融方直校,阅检复持铅。 李端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愿接诸生礼,三年事马融。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
将相猜贾谊,图书归马融。 卢象 赠程秘书
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羊士谔 山阁闻笛
典故
相关人物
马融奢
相关人物
马融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传论》:「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閒,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传论》:「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閒,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简释
马融奢:指生活奢侈。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例句
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漢語大詞典》:马融帐(馬融帳)
指 马融 施帐高堂,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之事。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心轻 马融 帐,谋夺 子房 帷。” 宋 陈人杰 《沁园春·铙镜游吴中》词:“ 张禹 堂深, 马融 帐暖,吟罢不妨丝竹声。” 清 沈绍姬 《寄怀查伊璜先辈》诗:“ 苏晋 堂前宜绣佛, 马融 帐后有金釵。”亦作“ 马公帐 ”。 明 李梦阳 《谒平台先生墓》:“平生 马公 帐,四海 孔融 尊。”参见“ 马帐 ”。
《國語辭典》:先生 拼音:xiān shēng
1.对一般男子的尊称。如:「陈先生」、「李先生」。
2.称谓。妻子对他人称自己的丈夫。如:「他跟我先生是多年的好友。」
3.对老师的尊称。《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
4.对年长有道德、有学问、或有专业技能者的尊称。《战国策。宋卫策》:「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5.对士人的称呼。《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
6.对道士的称呼。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一个先生来化斋,求利市。」《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出寺来,见一个先生,穿著道袍,头戴逍遥巾,腰系黄丝绦,脚著熟麻鞋,坐在寺前卖药,散施符水。」
7.妓女。《海上花列传》第四回:「王老爷!耐勿来仔末,倪先生气得来,害倪一埭一埭来请耐。」《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上海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2.称谓。妻子对他人称自己的丈夫。如:「他跟我先生是多年的好友。」
3.对老师的尊称。《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
4.对年长有道德、有学问、或有专业技能者的尊称。《战国策。宋卫策》:「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5.对士人的称呼。《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
6.对道士的称呼。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一个先生来化斋,求利市。」《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出寺来,见一个先生,穿著道袍,头戴逍遥巾,腰系黄丝绦,脚著熟麻鞋,坐在寺前卖药,散施符水。」
7.妓女。《海上花列传》第四回:「王老爷!耐勿来仔末,倪先生气得来,害倪一埭一埭来请耐。」《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上海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漢語大詞典》:绛纱(絳紗)
(1).红纱。纱,绢之轻细者。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絳纱。” 明 徐渭 《忆潘公》诗之二:“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絳纱来。”
(2).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刘禹锡 《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絳纱。” 宋 苏轼 《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 季直 游。絳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豫庭 《赠妇翁》云:‘喜我絳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 絳帐 ”。
(2).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刘禹锡 《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絳纱。” 宋 苏轼 《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 季直 游。絳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豫庭 《赠妇翁》云:‘喜我絳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 絳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