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马人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人,居医巫闾山,字俨叔。道宗咸雍中进士。为松山县令,转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天祚帝时,拜南院枢密使,所推荐,皆为名臣。当时民以驿递、马牛、旗鼓等役为患,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
《漢語大詞典》:马人(馬人)
(1).即马流人。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明 汪广洋 《岭南杂录》诗之十:“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人语·马人:“马人一曰马留。”参见“ 马流 ”。
(2).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水居》:“状如人乘马,众鱼导从。一名鱼目,大水有之。 汉 末有人河际见之。马人背有鳞,如大鲤鱼,但手足耳鼻似人不异。视之良久,乃入水。”
《國語辭典》:马流(馬流)  拼音:mǎ liú
1.马来人。《云麓漫钞》卷五:「马文渊立两桐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家十馀家。不反,居寿冷岸南而对桐柱。悉姓马,自相婚姻,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也作「马留」。
2.猴子。《云麓漫钞》卷五:「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西游记》第一五回:「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也作「马留」。
《漢語大詞典》:马人香(馬人香)
见“ 马牙香 ”。
《漢語大詞典》:马牙香(馬牙香)
香料的一种。《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小人把缎箱两箱併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都当茶叶、马牙香,柜上税过来了。”亦称“ 马人香 ”。 元 马祖常 《贡仲章待制宠和次韵》:“夕拜日升龙尾道,朝回天赐马人香。”注:“人,一作‘牙’。”
分類:香料
《高级汉语词典》:驯马人  拼音:xùn mǎ rén
驯马的人
《国语辞典》:车马人儿(车马人儿)  拼音:chē mǎ rén ér
车马仆从。比喻排场的阔绰。如:「不要看他现在穷得要饭,从前可是车马人儿很阔的呢!」
《國語辭典》:马脚(馬腳)  拼音:mǎ jiǎo
1.马的脚。《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超还至于寘,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2.比喻内情或破绽。《西游记》第三○回:「倘吃酒中间,千千仔细,万万个小心,却莫要现出厚嘴脸来,露出马脚,走了风汛,就不斯文了。」
《漢語大詞典》:踏镫(踏鐙)
(1).立在马镫上。《水浒传》第七八回:“只听得两军呐喊喝采,果是马军踏鐙抬身看,步卒掀盔举眼观。”
(2).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 沙汀 《闯关》十四:“ 余明 已经理好那匹汗水刚刚干透的小红马的佩带,只等把脚套进踏镫。”
(3).指车沿的踏板一类装置。《海上花列传》第八回:“出至 尚仁里 口,见是两把皮篷车,自向前面一把坐了。随后 赵 家娒提银水烟筒前行, 翠凤 挈着 金凤 缓缓而来,去后面坐了那一把。 高升 也踹上车后踏鐙。”
(4).踏灯,赏灯。 清 顾禄 清嘉录·烧十庙香:“ 厉樊榭 《武林踏鐙》词云:‘闹蛾樷里斗新糚,去点 吴山 十庙香。’”
《漢語大詞典》:踏蹬
(1).借指床前踏脚板或凳子。 宋 洪迈 《坚夷支志景·胡秀才》:“夜则使卧於床里,且命一婢宿踏蹬上,所以防闲之甚至。”
(2).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赣剧《张三借靴》:“你若是骑马去,要买四两檀香熬盆水,你把那踏蹬儿洁净的洗,切莫污损我的靴子底。”
《國語辭典》:马靴(馬靴)  拼音:mǎ xuē
骑马专用的长筒鞋。后泛指高筒的皮鞋。
《漢語大詞典》:踏凳
(1).即踏脚凳。《孽海花》第二四回:“那当儿,赶车的预备了车踏凳,要扶 雯青 上车。” 沙汀 《老太婆》:“她没有多少信心,但却已经用脚在踏凳上寻找着鞋子。”参见“ 踏脚凳 ”。
(2).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之用。《雪岩外传》第九回:“ 香官 一跃而上,马夫送上鞭子, 香官 把踏凳一扇,那马儿便得得地走去。”
《國語辭典》:踏脚凳(踏腳凳)  拼音:tà jiǎo dèng
登高处时用以垫脚的工具。比喻努力发展时被借以利用的人或物。如:「他拿小王做踏脚凳,顺利进入这家大公司。」
分類:上下下车
《国语辞典》:罗马数字(罗马数字)  拼音:luó mǎ shù zì
古代罗马人记数所用的数字。现在通常多已不用,只在钟表面、书籍卷目、页次、西历纪年等记数时使用。数字只有七个,以字母代表,Ⅰ为一,&9a74._104_0.gif;为五,Ⅹ为十,L为五十,C为百,D为五百,M为千。用法有五种:一、重用各字,如Ⅱ为二。二、多数字之右置少数字表示相加,如Ⅶ为七。三、多数字之左置少数字表示相减,如Ⅳ为四。四、多数字之间置少数字以前述二、三项的方法结合起来表示,如ⅩXⅣ为二十四。五、附横线于字上表示千倍,如&9a74._104_0.gif;为五千;诸数可类推。
《国语辞典》:罗马字母(罗马字母)  拼音:luó mǎ zì mǔ
罗马人用来书写的拉丁文,后来续加演变,成为今日欧美各国通行的拼音字母。也译作「罗马字」。
《漢語大詞典》:马驼子(馬駝子)
指马帮赶马人。 艾芜 《山中送客记》:“我们在 克钦山 中的 茅草地 客店,一到春末花落,瘴气出来的时候,除了少数的马驼子和 傣 族人经过歇夜而外,骑马坐滑竿的阔客人,简直可以说是全然绝迹了。” 艾芜 《我的旅伴》八:“你瞧瞧,半搭半年都没有人抬客去,只收点马驼子的过夜钱,够屁哪!”
分類:马帮马人
《漢語大詞典》:马倌(馬倌)
养马的人,牧马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十三岁,他爹 郭振堂 给 韩老六 扛活,带了他( 郭全海 )去当马倌。”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五五章:“扛大活的由打头的扎到半拉子和小猪倌,还有放牛的牛倌,放马的马倌。”
《漢語大詞典》:马锅头(馬鍋頭)
率领马帮的人。亦指马帮中的赶马人。 汪曾祺 《职业》:“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 李纳 《刺绣者的花》第七章:“下了 牛角涧 、 幺爷 拔出十响,马锅头们也将子弹推上膛,大伙挨着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