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下一页
溥首
对首
对首心念法
贤首
贤首宗
贤首经
贤首五教仪科注
贤首五教仪开蒙
摩醯首罗
摩醯首罗论师
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
摩醯首罗说法阿尾奢法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寮首座
佛类词典(续上)
智首溥首
对首
对首心念法
贤首
贤首宗
贤首经
贤首五教仪科注
贤首五教仪开蒙
摩醯首罗
摩醯首罗论师
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
摩醯首罗说法阿尾奢法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寮首座
智首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弘福寺智首,为四分律宗之祖,南山律师之师也。作四分律广疏十二卷。见续高僧传二十二。
(人名)唐弘福寺智首,为四分律宗之祖,南山律师之师也。作四分律广疏十二卷。见续高僧传二十二。
溥首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作普首。文殊师利,一译溥首,又译普首。溥为梵语也。大乘法门经曰:「文殊师利者,晋言溥首童真。」同经慧琳音义三十二曰:「溥首,上音普。梵语。经以晋音翻文殊师利为溥首童真,今唐言翻妙吉祥。」圆觉大钞四下曰:「观察诸法三昧经云普首,阿目祛经云濡首,无量门微密经云敬首。」然玄应之说谓溥为濡字之误。玄应音义三曰:「经中有作溥首,案溥此古文普字,疑为误也。应作濡,音而未反,但字形相滥,人多惑耳。」可洪音义一曰:「溥首,按出三藏记,作泻,而未反。古维摩经云:文殊师利,晋言泻首是也。又音普,经中亦作普。」
(菩萨)又作普首。文殊师利,一译溥首,又译普首。溥为梵语也。大乘法门经曰:「文殊师利者,晋言溥首童真。」同经慧琳音义三十二曰:「溥首,上音普。梵语。经以晋音翻文殊师利为溥首童真,今唐言翻妙吉祥。」圆觉大钞四下曰:「观察诸法三昧经云普首,阿目祛经云濡首,无量门微密经云敬首。」然玄应之说谓溥为濡字之误。玄应音义三曰:「经中有作溥首,案溥此古文普字,疑为误也。应作濡,音而未反,但字形相滥,人多惑耳。」可洪音义一曰:「溥首,按出三藏记,作泻,而未反。古维摩经云:文殊师利,晋言泻首是也。又音普,经中亦作普。」
对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首者面也,一人乃至四人之比丘对面而为说净忏悔等之羯磨也。见行事钞上五之一。
(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首者面也,一人乃至四人之比丘对面而为说净忏悔等之羯磨也。见行事钞上五之一。
对首心念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羯磨)
(术语)(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贤首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之尊称。犹言贤者,尊者。义净译新律中多用此称。【又】(菩萨)华严经贤首品有贤首菩萨。【又】(人名)佛说贤首经有并沙国王妃贤首夫人。又华严宗第三祖,唐法藏,字贤首。其祖康居国人,来居长安。藏年十六,诣四明山阿育王塔鍊一指,誓学华严。尝预玄奘三藏之译场,然以所见不同而出。至则天武后朝,为译场之首。与实叉难陀,义净,复礼等,共出新华严经等,为则天武后讲新华严经。圣历二年,奉诏讲大经于佛授记寺,感天瑞。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见宋高僧传五,佛祖统纪二十九。(参见:法藏)
【佛学常见辞汇】
1。比丘的尊称,与贤者尊者同义。2。人名,为华严宗之第三祖。
(术语)比丘之尊称。犹言贤者,尊者。义净译新律中多用此称。【又】(菩萨)华严经贤首品有贤首菩萨。【又】(人名)佛说贤首经有并沙国王妃贤首夫人。又华严宗第三祖,唐法藏,字贤首。其祖康居国人,来居长安。藏年十六,诣四明山阿育王塔鍊一指,誓学华严。尝预玄奘三藏之译场,然以所见不同而出。至则天武后朝,为译场之首。与实叉难陀,义净,复礼等,共出新华严经等,为则天武后讲新华严经。圣历二年,奉诏讲大经于佛授记寺,感天瑞。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见宋高僧传五,佛祖统纪二十九。(参见:法藏)
【佛学常见辞汇】
1。比丘的尊称,与贤者尊者同义。2。人名,为华严宗之第三祖。
法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又】(术语)佛所说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义,故名法藏。多法集积,故又曰法蕴,其数有八万四千,释之者有多义,法华经序品曰:「此妙光法师奉持佛法藏。」同宝塔品曰:「持八万四千法藏,为人演说。」贤劫经曰:「佛初发至分舍利凡有三百五十度门,一一皆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又对四分,合八千四百,一变十合八万四千。」俱舍论一曰:「有师言如来说八万部法蕴经,一一法蕴有六千颂,如法蕴足论有六千颂。又有师说就所诠法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其数八万四千因之显一法门之教门为一法蕴,其数八万。然如实说,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烦恼,为对治之,世尊说八万法蕴。」多论一曰:「八万法藏者,树之根须枝叶多,名为一树,佛为一众生始终说法名一藏,如是有八万。有曰佛名一座说法为藏,如是有八万。有云十六字为半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如是有八万。有云每半月说戒,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自说六万大千偈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说尘劳有八万,法药亦有八万,名八万法藏。【又】(杂名)纳经之库藏曰法藏,亦云宝藏。【又】(菩萨)无量寿佛在因位时之名也。(参见:法藏比丘)。【又】(人名)华严之祖贤首法藏法师讳法藏。康居国人。姓康氏。来居长安。往侍智俨。尽得其教。以巾帻说法。武后度之为僧。乙未,诏师开示华严宗旨。方序经题,口出白光,须臾成盖。后大悦,赐号贤首。诏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既毕,诏讲新经。大地震动。即日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因。其说著金师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起信心经皆有义疏。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是为华严三祖。」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术语)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又】(术语)佛所说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义,故名法藏。多法集积,故又曰法蕴,其数有八万四千,释之者有多义,法华经序品曰:「此妙光法师奉持佛法藏。」同宝塔品曰:「持八万四千法藏,为人演说。」贤劫经曰:「佛初发至分舍利凡有三百五十度门,一一皆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又对四分,合八千四百,一变十合八万四千。」俱舍论一曰:「有师言如来说八万部法蕴经,一一法蕴有六千颂,如法蕴足论有六千颂。又有师说就所诠法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其数八万四千因之显一法门之教门为一法蕴,其数八万。然如实说,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烦恼,为对治之,世尊说八万法蕴。」多论一曰:「八万法藏者,树之根须枝叶多,名为一树,佛为一众生始终说法名一藏,如是有八万。有曰佛名一座说法为藏,如是有八万。有云十六字为半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如是有八万。有云每半月说戒,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自说六万大千偈为一藏,如是有八万,有云佛说尘劳有八万,法药亦有八万,名八万法藏。【又】(杂名)纳经之库藏曰法藏,亦云宝藏。【又】(菩萨)无量寿佛在因位时之名也。(参见:法藏比丘)。【又】(人名)华严之祖贤首法藏法师讳法藏。康居国人。姓康氏。来居长安。往侍智俨。尽得其教。以巾帻说法。武后度之为僧。乙未,诏师开示华严宗旨。方序经题,口出白光,须臾成盖。后大悦,赐号贤首。诏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既毕,诏讲新经。大地震动。即日指殿隅金狮子为晓譬之因。其说著金师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师讲华严三十馀遍。楞伽密严梵网起信心经皆有义疏。先天元年,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是为华严三祖。」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贤首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华严宗也。至贤首而此宗大成,故名。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因此宗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别名为贤首宗。
(流派)华严宗也。至贤首而此宗大成,故名。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因此宗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别名为贤首宗。
贤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贤首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并沙国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曰贤首),愿闻十方佛菩萨土之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之法。佛答以十事。梵Bhadras/ri,-s/iri(Siras之不规则女姓)。
(经名)佛说贤首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并沙国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曰贤首),愿闻十方佛菩萨土之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之法。佛答以十事。梵Bhadras/ri,-s/iri(Siras之不规则女姓)。
贤首五教仪科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十八卷,清释续法,总集贤首清凉圭峰等著述六百馀卷,而成贤首宗一家言。以祖述贤首而判释迦如来一代之所说法者,故曰贤首五教仪。凡六卷。嗣因旨义深奥,又自为之科注。为贤首宗一家之要书也。卷首冠以悬谈二卷。合五十卷。
(书名)四十八卷,清释续法,总集贤首清凉圭峰等著述六百馀卷,而成贤首宗一家言。以祖述贤首而判释迦如来一代之所说法者,故曰贤首五教仪。凡六卷。嗣因旨义深奥,又自为之科注。为贤首宗一家之要书也。卷首冠以悬谈二卷。合五十卷。
贤首五教仪开蒙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释通理曾为增注,共六卷。
(书名)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释通理曾为增注,共六卷。
摩醯首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摩醯守罗。(参见:莫醯伊湿伐罗)
(天名)又作摩醯守罗。(参见:莫醯伊湿伐罗)
摩醯首罗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之异名。
(修法)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之异名。
摩醯首罗说法阿尾奢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法阿尾奢法之略名。
(修法)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法阿尾奢法之略名。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
(修法)别名摩醯首罗顶生天女法。一卷,摩醯首罗天顶上生一伎艺天女,天女说陀罗尼,满一切之祈愿。并说念诵之仪轨。
寮首座
【佛学大辞典】
(职位)即寮元也。
(职位)即寮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