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馀 → 馀余”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85,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无馀修
无馀说
无馀入寂
无馀灰断
无馀涅槃
无馀依妙涅槃界
业馀
烦恼馀
馀甘子
馀念
馀宗
馀流
馀乘
馀习
馀执
无馀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修之一。不加馀行专修一行之谓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修之一。(参见:四修)
四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无馀修,谓福德与智慧二种之资粮具修而无遗也。二长时修,谓经三大阿僧祇劫而不倦也。三无间修,谓精勤勇猛,无刹那废修也。四尊重修,谓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修而不慢也。是就如来之因圆德而言,见俱舍论二十七。【又】一恭敬修,谓恭敬礼拜阿弥陀佛及一切之圣众也。二无馀修,谓专称彼佛之名,及专念专想一切圣众,不杂馀业也。三无间修,谓心相续,不以馀业来间,不以贪瞋烦恼间隔也,四长时修,谓前三修以毕命为期,誓不中止也。此就念佛行者而言。见往生礼赞。【又】一长时修,二慇重修,三无间修,四无馀修。是与往生礼赞之意同。见往生要集中本。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一、恭敬修,又名尊重修,即至心恭敬礼念彼佛和圣像,无有懈退;二、无馀修,即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具修而无缺少;三、无间修,即勇猛精进,无有间断;四、长时修,即数十年如一日,到死方休。
无馀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尽理之说也。法鼓经曰:「一切空经是有馀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三论玄义曰:「教称满字,理曰无馀,信之则获福无边。」
无馀入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乘之人,證无馀涅槃而归入寂灭也。
无馀灰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入无馀涅槃而灰身断智也,即无馀涅槃之證。
无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nupadhis/es!a-nirva%n!a,二涅槃之一。新云无馀依涅槃。身智皆灰灭之涅槃也。(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之一。(参见:二涅槃)
【三藏法数】
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馀涅槃,无馀涅槃也。(参见:涅槃)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二、方便净涅槃〕,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有馀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馀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馀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馀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无馀依妙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灰身灭智而寂灭之境界也。无有漏之依身,故云无馀依,其境界不可思议故云妙,圆寂故云涅槃。毗奈耶杂事十八曰:「现诸神变,入无馀依妙涅槃界。」
业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馀之一。二乘之人,虽离可受三界分段生死之有漏业,但尚馀界外可变易生死之无漏业者。
【佛学常见辞汇】
三馀之一。(参见:三馀)
【三藏法数】
业馀亦名道馀。谓二乘之人,虽断三界内业缚,尚馀界外变易生死之业,故名业馀。
烦恼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馀之一。二乘之人,断尽三界内见思之惑,犹有界外无明之惑,故谓之烦恼馀。
【三藏法数】
烦恼馀亦名障馀。谓二乘之人,虽断三界内见、思惑尽,尚有界外无明惑在,故名烦恼馀。(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馀甘子
【佛学大辞典】
(植物)梵名,庵摩洛迦果A^mraphala,毗奈耶杂事一曰:「馀甘子出广州,堪沐发,西方名庵摩洛迦果也。」(参见:庵摩洛迦)
馀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于所对之境不一,念馀事也。大宝积经六十八曰:「此诸众会无馀念。」大法炬陀罗尼经九曰:「汝于法师应起佛想,莫作馀念。」
馀宗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由自己之宗而指称他宗也。
馀流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自宗外之流义也。
馀乘
【佛学大辞典】
(仪式)乘者教法也。自宗之教法呼为宗乘,馀宗之教法谓之馀乘。
馀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残习,馀气,习气。既断烦恼,犹存残馀之习气也。二乘不能断此馀习,独佛断之。唐华严经二曰:「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馀习。」智度论二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去,馀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烟烧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三毒永尽无馀,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如舍利弗瞋恚馀习,难陀淫欲馀习,毕陵伽婆蹉慢馀习,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
馀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残留于心而不离之执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