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馀 → 馀余”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裕之,一字拙余,居张山之麓,因自号张山樵夫。诸生。善画兰,人称“张兰”。工诗古文。有《苕云诗钞》、《玉楮文集》、《拙余印谱》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新阳人,一作常熟人,字纬余,号南鸿,又号问月。诸生。有《仰萧楼文集》、《国朝经学名儒记》。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庆馀,江南太仓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安东人。字恕余。号鸠巢、三松。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余英,字就园,邵阳人。康熙丁卯武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1728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六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又字悔余,号初白,海宁人。康熙中以举人召直南书房。癸未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敬业堂集》。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词学图录
查慎行(1650-1727) 字悔馀,号初白,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又号橘洲。浙江海宁人。为清初宋诗派代表人物,尤致力于学苏轼,为"清初六家"之一。有《敬业堂集》。词集名《馀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夏重,浙江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敬业堂集》。○敬业会试出汪东山殿撰之门,东山向日执后辈礼相见者也,至是敬业居弟子列甚恭,而东山仍事以前辈,时论两贤之。生平敬慎笃实,见重内廷,同时班、扬之列,无一人疑忌之者。○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缘无—力未及镌行。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弗申,辞无弗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干,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也。惟学之者,勿更扬其波,斯为善学者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19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度汪,号心斋,晚更号彖馀居士。康熙十五年进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官勤谨。有《赐研斋诗存》、《左传注疏纂钞》等。
维基
沈涵,字度汪,号心斋,晚号彖余居士,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05 【介绍】: 清安徽婺源人,字介遵,一字觐文。余懋衡孙,余维枢子。祖为明东林重要人士,父仕清为兵部主事。康熙四十四年举人,榜发即卒。有《一溉堂诗集》、《蓼花词》。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九
张曾庆,字子余,华州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
施馀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顺天人,字溥霖。康熙间人,画山水秀逸多致,兼善仕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3 【介绍】: 清浙江馀姚人,字麟书。读朱子《近思录》,设香案叩首,谓:“吾师在是矣。”教人不论职业地位,云:“尽尔职分,务实做去,终身不懈,即圣贤矣。”学者称馀山先生。有《馀山遗书》。
余正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福建古田人,字乾行。康熙三十六年进士,由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督学江南,以廉洁称。迁顺天府尹。官至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0—? 【介绍】: 名亦作庆元。清浙江归安人,字子馀,一字芷畦,自号郑谷口。岁贡生。通经史及金石文字,以游幕为生。有《湖州石柱记笺释》、《湖录》、《周易集说》、《礼记集说参同》、《丧服古今异同考》、《海运议》等。傅泽洪《行水金鉴》实出其手。卒年七十余。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性音,字迦陵,别号吹馀,姓李氏,沈阳人。母氏许,梦日轮堕怀感而生。音面如圆月。童时就学,初受章句,于性命之说,即能诘问。及长,不乐世缘,长怀高行,禁于父兄,不伸厥志。年二十四,始投高阳毗卢真一,求薙发,寻受具戒。真一示以本来面目䛡,默参有省。辞一南游,时济洞尊宿法席相望,音皆谒叩,多未能契。及见梦庵于理安,便入记室。安每有垂问,横机不让,竟授衣拂,已而辞去。道经六安,爱雪峰山水之胜,颇欲栖止。康熙丁亥,梦庵主柏林,寓书招之入京,分座临众,勘验真切简要,莫不推服。戊子夏,梦庵寂,诸山耆旧,请音继席,乃遁之西山。缁素复以大千佛寺,敦逼出世,据座提唱,广众翘仰,为法为人,剿知刋见。于是方来英俊,奔趋恐后,座前环绕三千馀指,禅风斯鬯。殷勤六载,得益如林。未几,携锡补处柏林,才及三稔,而杭之理安,虚席以待,又往应之。方欲避酬答,憩山阿,江右许方伯兆麟,以庐山归宗请为栖息之地,忻然赴之。未逾年而有京都大觉之命。雍正元春,忽谢院事,飘然而南,一瓢一笠,山栖水宿,居无定止。四方徵书交至,郤之弗顾。四年秋,复还归宗,独居静室。凉风九月,偶示微疾,举疏山造塔事,遂段作颂有“此处埋老僧不得,羊肠鸟道自庚辛”之语,为后来迁塔燕都西山大觉先兆。以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礼亲王汇其事迹奏闻,敕赠“圆通妙智大觉禅师”。著有《十会语录》二十卷,《语要》、《指要》各一卷,外集《宗鉴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统一丝》十二卷,《杂毒海》八卷。